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经典 > 历世真仙体道通观第三十二卷自然之中寻道家代表人物

历世真仙体道通观第三十二卷自然之中寻道家代表人物

何尊师,何尊师,不知何许人,唐高宗龙朔中,居衡岳,不显名氏,其颜若四十岁人,行步如风。常徕来蒼梧五嶺间,来无所慕,去无所斁,只百数年余,人常见之状貌不改。或问氏族,但云何何,或诘其乡里及修证,也云何何,那时人因号曰何尊师。

衣弊履穿,其心浩如也。道士田虛應、鄧中虛?请曰:尊师卒无言,用以开悟学者?则曰:知不知者上也,不知知者下也,有谁能鑿混沌之竅悟自然之理耶?遂杖藜入林而去须臾群虎随之,不复见矣。

唐明皇开元中司马承禎游衡岳望祝融峰曰:当有高仙处之气色秀异此等!已而见尊师于林中承禎致礼造问,则据石而坐,如无所视不见答而退歎曰,此可谓全德不形言者也乃构庐于祝融峰延之尊师就此不复出。

观察使呂渭即其庐请受符籙虽张太空、田虚应、鄧中虛師事之皆不得其旨天宝二年下元日云鶴翔空异香芬郁謂曰吾去之后当举紫蓋南峰盘石上遂化颜色不变乃环卫行迁神法中夕闻雷震声即失其所以衡阳太守苏务廉文其碑刘知古道士刘知古字光玄,其先彭城沛人也自中山靖王而下凡十二世皆显达曾祖英隋朝以孝廉登科历官临邛令故大父与考因家于临邛母太夫人吴氏感异梦而生知古生而慧幼而明长而秀壮而正视名利若仇讎惟从事于道唐高宗龙朔初出家为太清观三洞道士至八公宝章、三简秘籙、丹经脉訣旨出死入生术罔不洞晓睿宗召见问道家事称旨特加崇錫送还山明皇开元初天灾流行疾疫者十有上召知古治其中乃歎曰火德星君圣人亦癘下法煉药,上醫察聲至於針艾莫非远矣遂以色代脉用气蠲痾故能膏盲河决腠理雪散其精妙如此,上寵錫皆不受天宝十九年詔知古兼内史田思崇醮二十四位久之一乞还蜀请以居第为大千秋观,上亲书额赐之李邕文其碑。

知识渴望着被探索,被发现,被理解。历史上的智者们,他们的足迹遍布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他们追求的是超越死亡和苦难的永恒生命,他们追求的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这是他们共同的心愿,这也是我们今天仍旧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这段历史旅程上,我们将一同探索那些对人类命运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想塑造了我们的文化遗产。

标签:

猜你喜欢

老子《道德经》全文诵读 无为之治顺应自...
无为之治:顺应自然的智慧与实践 无为之治的哲学基础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无为之治是指统治者不强求、不干预民众生活,放手让百姓自主进行生产和交换,以达到社会稳...
道德经全文注释合集 天地不仁以万物...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与"知之为贵,守之为宝":无为和有为哲学的对话 在古代中国哲学中,无为和有为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思想流派,它们...
道德经经典名句 以万物为刍狗这...
《老子道德经》中“以万物为刍狗”这一表述,是对老子的宇宙观和人生哲学的深刻体现。这句话出现在《老子道德经》的第三十三章:“夫唯有不可而可谓之玄。玄之又玄,...
道德经第二章 无为不成静心等...
无为不成:静心等待与积极追求的和谐共生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被动力驱使着不断地去追求、去争取。然而,正是这种“有为”的态度,让我们忽视了一个至...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