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道院守一存思探索天然道观的智慧之光
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在《道德经》中提到“虚其心,实其腹”,要求养神,要“致虚极,守静笃”,使之“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太平经》更详述了“守一”和“潜心”,认为养神是所有养生的基础。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强调要恬愉淡泊、涤除嗜欲,以达到静寂无为的境界。唐代司马承祯的《坐忘论》则提出七层安心坐忘法,其中信教与敬德相结合,是道德之根;断缘去除物欲尘事,让身外皆不干扰;收心塞知觉、感觉及思维意识之门,使得意志不起;简事抛弃情欲余好,不再追求外界利益;真观见于真理,而泰定则是超脱世间诱惑,不受外界波动影响;至最后得道者,则能处物而不染,无所动摇,只需本心不起即可。
存思也称作存想,即闭目静思某一特定对象,以便将游离于外界的精力引回到身体内。根据道教习惯,“存思”的仪式程序包括朝向东方叩齿三十二通后依次思洞天三真,每个三真咽九气后仰念祝词,再转向南和北各思一次,并咽气九过,最终再次叩齿九通咽气九过。完成此过程的人将能够预知吉凶、获得福禄甚至成仙。
守一则是专注于最高无上的一个点或生命力,使它稳固在身体内部,这样精神就不会丧失。“守一”的方法就是专注于这个中心点。“太平经圣君秘旨”说:“可以度世,可以消灾,可以事君,可以不死。”这里的‘一’有不同的解释,如头部顶点、中间脐下丹田、中间绛宫金阙等,但都指的是人体中的重要位置。在葛洪看来,这个‘一’还穿着对应工作装,比如男女各自有不同的长度位置。这意味着通过修炼和理解这个中心点,就可以达到健康长寿乃至成仙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