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耳猕猴传说杜光庭与广成先生的道教奇遇
杜光庭,唐末五代道教高士,以字称圣宾,号东瀛子。出生于浙江缙云,因不满儒学经试未中,遂投身天台山深造。其文才盖世,被僖宗亲征时赐紫服象简,并任麟德殿文章应制,使其成为道门领袖。王建建立前蜀后,即授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上柱国蔡国公,并赐号“广成先生”。王衍继位后,更以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礼待之。
杜光庭对《老子道德经》的研究尤为深入,将六十余家注解进行全面考察,提出了“五道”、“五宗”的分类。他调和儒、道二家的思想,将孔孟之道融入老君之道,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此外,他主张“仙道非一”,鼓励追求多元化的修炼途径,对推动 道教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学习方法上,杜光庭提出“五日法”,每日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有着严谨而又合理的安排。他认为,“精进无方,但有此法可循”,体现了他对于知识管理与个人修养的深刻理解。
杜光庭留下众多著作,如《广成集》、《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等,其作品不仅展示了他个人的学术水平,也反映了一时代的文化面貌,为北宋时期道教复兴奠定基础,是一位在历史上的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