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之秘卢秘大将军的天然道观故事
《庚子太岁卢秘大将军的故事》
在明代的一个深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的卢熙,也称卢秘,一名公暨,梦到了他将成为一位道教的大将军。梦中,他被赐予了“庚子太岁”这一神圣的称号。醒来后,卢秘并没有忽略这场奇特的梦境,而是认为这是命运给他的一个指示。
不久之后,卢秘果然被推荐为睢州同知(今安徽省睢县一带)。当时正值饥荒和战乱之际,百姓生活困难。在这个艰难时期里,卢秘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与勇气。他拒绝了御史的命令,让民众休养生息,而不是像其他地方官吏那样强行征集人力去充当工役。
御史对此感到愤怒,因为他们需要满足中央政府对于旧军籍人员的人数要求。然而,在面对着官方压力和百姓恐惧的情况下,卢秘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他说:“我是管理百姓的官吏。如果百姓散了,我这个官吏还去管理谁呢?”
最终,由于卢秘坚定的态度和他所代表的小农政策,最终使得御史不得不放弃了原本要施加在睢州上的苛政。在那之后,不仅有更多的人继续支持他的政策,还有人开始尊称他为“大将军”。
尽管如此,当年饥荒仍未完全消失,但人们记住了一位名叫卢熙、字公暨的大将军,他以其智慧与慈悲赢得了人民的心。当天空突然间下起大雨,那些曾经因为饥饿而流离失所的人们,没有一个人退避,只有他们围成一个圈,为即将仙逝的大将军送行。而这段故事,就这样被传唱下来,以纪念那位永远不会忘记民心的小小同知——庚子太岁卢秘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