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经典 > 道观深处守一存思探寻得道多助境界

道观深处守一存思探寻得道多助境界

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在《道德经》中提到养神要“虚其心,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进而“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太平经》更详尽地论述了“守一”和“潜心”,认为养神是所有养生的基础。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说,“欲长生不死,须恬愉淡泊,涤除嗜欲”,必须保持静寂无为,与世无争。唐代司马承祯撰写的《坐忘论》,认为养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提出七个阶梯:信教、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和得道。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层次都要求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内在的需求与外界的影响,最终达到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情感状态。

"存思"是一种闭目静思某一特定的对象,以使外游之神返回至身体。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还能够引导五行诸神进入人身,为修炼提供支持。而"存思三洞法"则是一种具体的修炼方法,它要求通过对洞天、三真和洞地进行闭目思考来达到精神上的净化和提升。

"守一"则是指将自己的意识集中于最根本的一点,即所谓的心灵核心,使之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柱。这一点对于度过世间困难、消除灾难以及健康长寿都有着重要作用。它意味着我们需要找到那个最纯粹且强大的自我,那个能够指导我们行为并带给我们力量的地方。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这个中心可能表现为头顶上方(顶),眼睛(目),腹部(脐),或是心脏等,而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

总结来说,无论是通过对最高境界的思考还是对内在核心力量的聚焦,我们都是在追求一种超越现实世界,对内心深处产生共鸣与联系的手段。这背后蕴含的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是对生命本质探索的一种尝试,是为了实现自我完善与升华而不断努力的小小旅程。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全文及译文 庄子探索无欲之...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的创作。它与《老子》、《周易》并称为“三玄”,被尊为道家的经典之一。庄子的生...
《道德经》5000字全文 天界之巅的智者...
一、天界之巅的智者:太上老君的神秘传奇 太上老君,亦称黄帝或长生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根据道教和民间信仰,他被认为是道家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对...
道家经典名句100句 三官经道家禅语...
《三官经》,全称《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真经》。这部神圣的典籍,记录了道教对天、地、水三官大帝的信仰与朝拜,以及如何通过斋戒礼诵来获得其赐福和解...
老子的道德经全文阅读 道家自然观念在...
一、引言 李白与禅宗,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两个不同领域,但却有着相互穿插和渗透的关系。李白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超凡脱俗的才情,在唐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