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智慧净心静思敬畏自然
佛教正道:净心静思,敬畏自然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佛教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然而,这一景象并非没有问题。一些地方虽然香火旺盛,但道风却衰微。商业化的滥觞导致人们对佛教本质和社会功能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我曾提倡“三境”说,即“净、静、敬”。这三大要素缺一不可。一是“净”,寺院应干净无瑕,为信众提供良好的环境,使人从世俗之尘获得清凉。在现实中,有些寺院乌烟瘴气,高香大蜡,不仅影响空气质量,也违背了佛门净地的初衷。文明进香呼吁信众用心而非多做,以表达虔诚与敬畏。
二是“静”,寺院不仅要干净,还应安静幽深,如同轻声细语传统般清新。不少地方因旅游热点而变得喧嚣,而原意在于使人身心得以安宁放松。
三曰“敬”,尊重和恐惧,是佛门庄严性所在。然而,现今许多寺庙成了追名逐利的地方,不乏求财拜财神者,对于破除我执、普度众生的宗旨失去了关注。此外,一些出家人戒律松弛,道德观念败坏,更是不容忽视的事项。
当前,我们面临着不净、不静、不敬的问题,这种状况令人痛心。如果不能彻底治理商业化,将严重影响到佛教健康传承发展。我们应当增强文化自信,让社会大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坚守本位引导正确理解教义规矩,以发挥宗教特色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