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教商业化危及中国传统文化生存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免费流通于物品间
在这个现代化的时代,宗教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商业化侵蚀。佛道教,这两大宗教目前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商业化侵蚀,不仅损害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也从根本上威胁到中国传统宗教与文化的生存。
寺庙被圈入景区,收门票并设立功德箱,以宗教名义敛财已经成为一些企业追求高利润的手段。这不仅是对神圣性的亵渎,也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践踏。
处理神圣性与世俗性的关系,是所有宗教共同面临的问题。一个宗教组织或团体,在具体的社会条件下,要如何有效地解决自身的神圣性和世俗性,同时既赢得发展,又能和谐相处于社会中,是对其素质与能力的一个全面检验。
历史上的研究表明,在现代化条件下,较为强调神圣性的宗教组织往往会得到良好的发展,而那些更加开放、向世俗趋同的组织则可能出现衰退。美国基督新教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它以保守而受欢迎,开放则逐渐衰退。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宗教学也遇到了类似的选择。在低人文素质背景下,一些机构轻易变成了经济暴发户,而有些人将信仰视作致富途径,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维护中国传统宗教学术的神圣性,是政府、团体、信众及全社会应共同承担责任的事务。虽然金钱不可或缺,但核心工作应当提供精神产品,并通过服务赢得发展。如果民众期待的是心灵安宁与道德净化,那么他们应该寻找遵守戒律的人士,他们愿意为此付出经济补偿。但我们不能迷失在巫术思维中,将捐款等活动看作直接购买功德,从而忽视了真正意义上的信仰实践——提升个人境界和道德水平,用真理来指导生活,而不是简单地依赖物质手段来获得结果。
最后,我们要尊重不同信仰,对待三大古老 religion(儒家、佛家、道家)保持敬畏之心,因为它们构成了中华文化根基,没有这些,我们就谈不上什么“复兴”。希望那些关注网络上的每一位观者,都能够深入经典学习,为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