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送灶神道教文化中的无欲则刚之道天然道观的传统实践
腊月二十三,民间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据《论语》记载,“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显示了古代人们对灶神崇敬之深。在先秦时期,祭祀制度中将祀灶列为“五祀”之一,并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
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中,有着送灶神和送灸王,这些都是为了表达无欲则刚的一种生活态度。在旧时,每个家庭都设有“ 灶王爷”神位,将这尊神称为“ 灯君司命”,他是玉皇大帝封定的九天东厨司命,是各家的保护神。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向家中的爬火表示感谢,如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供奉给他们,同时也用竹篾扎成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以此来请求他们保佑一家的平安和福寿。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地方还会进行乞丐唱送歌曲跳舞,以此换取食物。据说,如果被告发了罪恶,就可能减寿,而如果能够得到良好的评价,则能获得吉祥福禄。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习俗逐渐演变,其中有些地区开始采用新方法,如使用黄羊肉作为供品,而一些诗人也以此为题材创作诗歌,如鲁迅先生曾写过《庚子送灸即事》,描绘了当时的人们如何准备节日期间向爬火表示敬意的情景。
最后,不可忽视的是窗花剪制,它不仅是美化居住环境的手段,也象征着除旧布新的希望。而沐浴理发则成了小年前后的一项活动,无论财富多少,都要进行一次洗礼,为新的一年带去清新干净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