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思想数据洞察通微真人蒲察道渊
王阳明思想数据分析:通微真人蒲察道渊故事梗概
在中国历史上,蒲察道渊(1152-1204),又称通微子,是一位深受人们尊敬的道士,他生活在金朝时期,上京(今吉林白城)人,其祖先以金朝开国功绩被封赏。蒲察年轻时因追求道德修养而逃婚,并最终选择了清心寡欲的生活方式。
据《通微真人蒲察尊师道仙碑》记载,大定二十一年(1181),蒲察到了西安后,在兴庆池遇到了女冠镏琼,并向她打听长春所在。镏琼告诉他:“吾师今隐陇山,翌日径往参谒”。当蒲察将到的时候,邱长春真人对毕知常说,“有自燕都来受教者”。此后,他成为了邱处机留居关中的得力助手。
七年后,当邱长春真人去终南山主持祖庭重阳宫时, 蒲察相伴前往。在途经湃阳期间,他们对城南石门胜景产生兴趣,最终在石门北乞地数亩,建庙曰“全真堂”,并由蒲察负责主持堂事。此后,再也不远游。邱处机祖师对蒲察颇为器重,对于善庆说:“人需友以成,友不可不择,蒲查 道渊者,心存至道,是人必能辅成尔业”。
明昌二年(1191),于善庆奉邱处机命至汧阳,与 蒲查 道渊共居全真堂,一起结为方外之友。不久,又隐于吴岳东南峰两人亦时常往来。明昌六年(1195),金廷禁罢全真道,将关中及中原各地不少道流驱逐出境,使得更多的人们寻求投奔到汧阳的玉清观。在承安三年(1198)县民集资改观额,更名为玉清观,此举使得该庙扩大成为了一座大型宫观。
然而,在金末正大年间,由于战争和兵火,该庙被焚毁。但是,在元太宗十年的时间里,即1238年,由于冯圆明、高高、高魏等人的努力,以及元帅姬德通的大力支持,这座寺院经过23年的重建终于完成。这次重建规模宏伟,如同《有元重修玉清万寿宫碑》形容:“题节山层,丹艧翚飞,林林百楹,如峙如立”。
最后,在金泰和四年的岁月里,即1204年,那位令人敬仰的通微子—— 蒲查 道渊告别了这个世界,以其53岁的一生,为世间留下了浓厚的文化印记和深刻的人文精神。而他的故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被编织进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情感与智慧之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