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道家代表人物数据解析通微真人蒲察道渊深度分析
在宋代,蒲察道渊(1152~1204),又号通微子,是上京(今吉林白城)人,其家族因金朝开国佐命功而被封袭千户。蒲察年轻时便对道教产生了浓厚兴趣,逃婚后来到漯阳南山修炼。
随着父母的去世,他跟随舅父进入长安。舅父在京兆府任职期间,为他寻找合适的伴侣,但蒲察决定“自洁其形”,避免再次结婚。在《通微真人蒲察尊师道仙碑》中记载,大定二十一年(1181),蒲察在西安遇到了女冠镏琼,她告诉他邱长春真人的所在地。他顺利成为邱处机留居关中的得力助手,并于七年后陪同邱长春前往终南山主持祖庭重阳宫。
此后的几年里,石门北地区成为了他们探险和修行的地方,他们建造了一座庙宇,全真堂,并由 蒲察负责管理。此外,邱处机对他的器重与友情也得到了体现。在明昌二年(1191),于善庆奉邱处机之命至汧阳,与蒲察共居全真堂,形成了深厚的友谊。然而,在明昌六年(1195),金廷禁绝了全真教,使得许多道士纷纷前往汧阳投靠蒲察。
承安三年(1198)之后,由于民众集资,他们将全真堂改名为玉清观并进行扩建。在元太宗十年的岁月里,即1238年,当时的重阳宫讲师冯道真、高道宽及魏道阳参与了玉清观的大规模重建工程。这一过程历经23年的时间,最终成功完成。
最终,在金泰和四年的岁月里,即1204年,蒲察以53岁之龄告别世间,被葬于天池。他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宋代的一位重要 道家代表人物,更是我们了解历史文化宝贵资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