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免费之争人物的坑儒之辩
文人之口诛笔伐,乃中国古代最为神秘且恐怖的利器。它不仅能让敌人丧命,还能使其死后不得安宁。这正如秦始皇,他不幸得罪了文人们,一项“焚书坑儒”的历史大错便悄然降临。关于这次事件,我们似乎有铁证无疑,但“坑儒”这一部分,却充满了疑点和争议。
从《史记》中来看,这一切似乎是由两个术士侯生、卢生的畏罪逃亡引发的。两人自称与神通,骗取秦始皇求长生药,但未果,只好逃走。在逃跑前,他们却突然说道:“始皇为人……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 “上乐以刑杀为威”,这是明显的非议秦始皇,不可能再求他仙药。秦始皇知道后大怒,对那些在咸阳的学者们进行审问,或许因为他们乱言惑众。他下令御史审问这些学者,并寻找侯生、卢生,最终牵连了460多人,把他们活埋在咸阳。这一事件,被后世并列于焚书之上,与之一起称作“焚书坑儒”。
然而,有些学者认为,“坑儒”可能是一种误传,它们理由如下:首先,《史记》记录中的侯生、卢生与徐福等方士同属方术之士,而非儒家学子;其次,被杀者的罪名是诽谤,而非信仰传播儒家学说,因此无法定罪或被杀;第三,《史记•儒林列传》中明确指出被杀的是方术士,并非儒生;第四,从汉初至东汉时期,即使距离这个事件只有几十年时间,也没有见到任何关于此事的讨论。
尽管如此,历史上的占据上风观点认为秦始皇坑杀的人主要是儒生而非方士。而司马迁同时代理财专家桑弘羊提出了“坑 儒”的说法,而西汉经学家孔安国则直接指出:“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 坑 儒…”东汉哲学家王充虽然斥责流传中的说法,但又武断地增加了被害人的数量。
唐朝颜师古引用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序》,提到了两次“坑 儒”。第一次是在烧毁诗书之后,用封官作为诱饵吸引七百多位贤良的大臣聚集咸阳,然后用机关将他们活埋掉。这一次规模更大,更为阴谋诡计。但有人认为这第二次事件不可信,因为它听起来像传奇故事,没有具体时间和佐证。此外,由于缺乏确凿的历史资料,我们只能对此持怀疑态度。
总结来说,这场悲剧固然令人心痛,但是也值得我们思考:一个暴君是否需要报复无辜?或者,是不是有些事情已经超越了简单的事实,而成为了权力斗争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