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玄先生潘师正十大道家人物语录中又一奇人他的修行之路又是怎样的呢
在南北朝至唐初的佛教与本土道教激烈冲突的背景下,茅山上清宗扮演了关键角色。从陶弘景到王远知,再到潘师正,这一代代宗师不仅保全了道教生存之路,还使其成为国教。潘师正(586—684),字子真,以孝闻名于世,其修为深邃,被刘爱道看中,成为王远知门下的得意弟子。潘师正隐居嵩山二十余年,以薛荔绳床为寝,青松涧水为食,与世隔绝。在高宗多次召见后,他被尊称“天师”,并有《道门经法相承次序》等著作流传后世。
尽管受到了皇帝的重视,但潘师正始终保持着谦逊和清净。他说:“我无用,只是惊扰灵岳。”他的追求纯粹,不愿以功业自负,最终在享年九十八岁时,在云中羽化离世,被赠予太中大夫,并谥号体玄先生。他的学术贡献尤其显著,他培养了一批优秀弟子,如韦法昭、司马承祯、郭崇真、吴筠等,他们都对盛唐时期的道教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