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创始人真常上德宣教真人李志常
李志常(1193-1256),元初著名全真道士,字浩然,其先在今河北永平洺州人,宋季徙居山东范县开州观城。幼孤,由伯父家养育。年十九,不从伯父议婚,独自云水游历。初隐莱州牢山,再迁天柱山仙人宫,宫主邱处机嘱其往侍从。元太祖十三年被赐号真常子,一年后随邱处机应召西觐,被选为十八随行之一。
次年返回,与尹志平共同掌教,为都道录兼领长春宫事。当时太宗诏令儒士讲经于太子前,李志常进《易》《诗》《书》《道德经》、《孝经》,上对其嘉赏,并请代替被捕的尹清和,被免罪归来。
太宗时期,他受命创建国子学,以汉族教师教授蒙古贵族子弟。他荐冯志亨助理国子学事,对内外学生进行教育,并让他们学习蒙古语言和骑射。在京城残破之际,他将国子学设于长春宫内。
他不仅是全真道的高层,还影响了许多流离失所的士大夫,他们因金亡而困顿,或沦为贱隶,或饿死街头。李志常招纳这些人,在斋堂中供给他们食物,每日接待数十人。此举深得士大夫赞誉,有些人才因此转向佛教或道教。
然而到晚年,因与佛教的争论,全真道遭遇严重打击,最终导致了全真鼎盛局面的结束;李志常去世后,被追赠“真常上德宣教真人”,至大三年加封“真常妙应显文弘济大真人”。他的著作有《又玄集》二十卷,但已佚失,《长春真人西游记》二卷现存于正统道藏中,对研究我国西北、西亚史地及中外交通史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