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道教在世高人李志常真人德行广布宣教之余也颇具文采
李志常(1193-1256),元初著名全真道士,字浩然,其先在洺州人,后徙居开州观城。幼孤,养于伯父家。年十九,不从伯父为之议婚,负书曳杖作云水游。他隐居东莱的牢山,又移至天柱山的仙人宫。在宫中主人的嘱托下,他前往邱处机所在的地方。元太祖十三年,他听闻邱处机自莱州转居莱州,便带着行装前往拜会,并被赐予“真常子”这一称号。
次年,当邱处机被召往西京觐见时,李志常随同十八位随行者之一去到西京。在那里,他们见到了元太宗并教授了他《易经》、《诗经》、《书经》、《道德经》和《孝经》,获得了皇帝的赞赏。太宗一世期间(1229-1241),由于汉族儒士的人才稀缺,他命李志常创建国子学,用以教育蒙古贵族子弟。此举极大地推动了蒙古贵族学习汉文化的事业。
李志常还推荐冯志亨作为国子的助理教官,并且在长春宫内设立了国子学。当时,由于战争导致的破坏,这里成为了唯一一个能够继续教学的地方。他不仅教授蒙古贵族,还招收汉族学生,让他们学习蒙古语言和骑射技术。
当时,因为军事行动导致许多城市毁灭,只有长春宫内的一小块地方尚未受损。这使得国子学能够继续运作。而尽管面对困难和挑战,但李志常仍然热心地招募流离失所或沦为低贱状态下的士大夫们,将他们安置在斋堂中供餐,从而帮助他们重新开始生活。此举深受人们尊敬,被誉为是全真教光耀辉煌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在宪宗五年的某个时候,全真教遭遇了一场关于《化胡经》的争论,最终全真教方失败,被迫焚烧其典籍,这一事件严重打击了全真教,使得它失去了鼎盛时期的地位。之后,李志常因屈辱与愤懑离开世间。但他的贡献并没有被遗忘,在他去世后的多年里,他的功绩逐渐得到认可,最终追封为“上德宣教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