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经典 > 道家的为人处世之道悬壶显迹畅玄风又岂不知

道家的为人处世之道悬壶显迹畅玄风又岂不知

李哲玄,字静修,号守中子,河南兰义县人(疑为今兰考)。生于唐大中元年(公元847)二月十七日,于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八月十二日羽化于崂山太清宫,世寿112岁。据记载,其母梦见房间失火,警觉而生。出生时赤光满室,不久方散。

十五岁时场试中选后登进士第,但性好清淡,无意仕进喜阅道书厌世俗遂弃家云游。访求至道多年未遇,最终邂逅精通医术的罗浮道士,并引入罗浮山中精修多年尽得其玄妙。

道成后,为求度世积功离开罗浮云游天下,在唐天佑元年(公元904)云游至东海崂山太清宫自此留下并筹建三皇殿。五代后周太祖广顺三年(公元953)五月,因京师汴京久旱不雨爆发灾疫时106岁高龄的李哲玄真人云游至汴京悬壶济世咒符治病着手者无不立愈神医之名遍颂朝野。

后周太祖郭威闻知此事诏命李哲玄入宫祈雨有验灾疫顿息。大喜向其问及道术均应对称旨,更对其礼貌有加欲加厚赐辞谢不受敕封“道化普济真人”派遣使臣送归崂山太清宫。

所以李哲玄是崂山道教历史上第一个受到皇帝敕封、首次将崂山道教带出深山的高道并被奉为崂山十大道首之一。在回归崂山之后居住在庵内,不言不食日阅《黄庭经》以为常。后周显德六年八月十二日羽化前与许姓许外出办事回宫半途遇见携囊出游说:“我今远游归期难定可将此经带回传言诸众切莫忘出家人之本分须要参悟玄理身心辅国济民维教度世。”许信回庙却看见端坐在草榻上闭幕垂眉业已羽化成仙了。

葬于宫后的东侧墓完好355年后到了延佑元年的某天,有一位褴褛 道人前来挂旃自称海角居士说:“为寻我《黄庭经》”。庙里送往十方堂安歇晚间不知去向只剩桌案上留下一封信说:“欣为蓬莱客十洲任遨游重来岚无意勉尔悟真修”。

信末附有字谜诗一首乃是“哲”、“玄”、“李”三字也始知乃是李哲玄祖师仙去复来显化仙迹以勉励大家修行也。在创建的三皇殿东侧巨石矗立平整石坑如斗罡排列名曰“拜斗台”,即当年拜斗处。在此拜斗过的是王裕恒、高仁峒皆有赤光降垂感应各得愿望王裕恒长老三十余年世寿136岁端然而逝。而高仁峒则云游京都白云观任方丈数年得遇大缘受慈禧崇信受封“福寿真人”。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德经1一81章全文解释译文评论 民俗介绍之正月...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农历正月初六被称为“马日”,这一天有着特殊的意义——送穷。这个习俗源远流长,是汉族民间一种独具特色的岁时风俗。在不同的地区,这一天人们...
马王堆版《道德经》 心地超凡解析得...
在东方哲学中,“得道”是一个深奥而富有启发性的概念,它不仅仅代表着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和体验。那么,什么样的境界叫得道?这一问题引领我们...
老子帛书原版 探索道家智慧揭...
探索道家智慧:揭秘代表作的奥义 道家的哲学基础与代表作 道家思想源远流长,其核心概念如“道”、“德”、“无为而治”等,构成了其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老子...
老子金句经典 道教圣贤张良汉...
张良的道德修养 在汉朝,道家思想深受尊敬,许多人追求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张良是一个代表性的道家人物,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而且在道德修养上...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