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九字入道之门也
"七情六欲":道德修养的障碍与挑战
在古代文化中,“七情六欲”是指人心中的七种基本感情和心理状态,以及由六个感觉器官所引发的一系列刺激和反应。具体而言,七情包括喜悦、愤怒、悲伤、快乐、爱慕、恨意以及渴望,这些都是人类正常心理活动的一部分,但如果它们发生过度或不恰当的变化,就可能导致内心失衡,从而影响到身体健康。
《上清经》强调:“务尽六欲,除去七情。”这意味着要控制和调节我们的感官需求,以免过度沉溺;同时,也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以避免负面情绪对身心造成伤害。
《太上老君清静经图注》进一步解释了“七情”的含义:“喜多伤心肺,怒多伤肝脾,哀多损肺气,乐多耗神精;恶恐皆能伤志魂。此乃‘牵心之疾’也。”这说明每一种的情绪都有其特定的影响点,如果不能适时调整,就可能导致身体各系统功能失常。
至于“六欲”,它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各种冲动。《太清元道真经》警示说:“人不能长久安宁,是由于这些‘贼’妄为。目视无端,耳听不适,不闻天籁;鼻嗅淫秽,无异臭香;口言滥杂,无品味道;身行无节,无定职责;意思纷扰,无定方向。这就是为什么人们难以达到精神上的归根结蒂。”
因此,在道教看来,“七情六欲”是修行者需要不断反省并时刻警惕的大敌。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审视和谨慎地处理这些内在冲突,我们才能真正走向精神上的平静与自由。(摘自李信军编著《中华道学百问》,北京白云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