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沪大变革时代社会呼唤纯正的信仰四书五经指的是儒家经典
在黑暗的隧道中燃起烛火,即便微光摇曳,总有一些黑暗被置换成了光明。他说,那烛光的来源,只能是信仰的对象;那烛光的指向,是希望的尽头;而那烛光的效果,就已经是在激发爱心了。2015年伊始,上海发生踩踏事件,国人皆悲恸,此一事故,亦如巨大的隐喻,汹涌人潮,彼此不能互为支撑,该转向何处获取庇护?我们向死而生的世界里,随时会出现更为强大的东西,把我们所拥有的剥夺殆尽。
若身处转型社会,不确定因素更是随时显现自身:信念与规则、房屋与道路,都会坍塌崩溃。土耳其诗人塔朗吉在诗中留下过扎实的祝福:“去吧,但愿你一路平安,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人如此软弱渺小,都曾在某些时刻寻求安全感。桥坚固、隧道光明,就不只是藏在诗句里的祝福,而是涉及到人之安身立命的根基。
著名宗教学家何光沪,把他近年来的文章合集命名为《秉烛隧中》。在黑暗的隧道中燃起烛火,即便微光摇曳,总有一些黑暗被置换成了光明。他说,那烛光的来源,只能是信仰的对象;那烛光的指向,是希望의尽头;而那烛火效果,则已然是在激发爱心了。
《秉烛隧中》是何 光沪2003年至今重要文章首次结集,其中既有对宗教学原理及宗教哲学理论探究,也有对中西历史文化及社会问题观照与探讨。在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他认为中国最重要时代背景之一,便是不仅仅缺乏信仰,还缺乏宗教复兴。而由于历史沿袭、制度缺陷以及教育短板,使得国人的精神本质长时间片面偏向理智忽略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和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
尽管世俗化是一个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维度,但中国现在已处于过度世俗化阶段,其旧秩序正在被遗弃,而新秩序尚未稳固。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并寻找那些能够引导我们走出迷雾并找到方向的人生灯塔——四书五经,它们不仅提供了关于如何治国理政的一般原则,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指导,让我们知道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同时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然而,对于当下的中国社会,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文明进步,以及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心理需求,一部分人的精神生活相对淡薄,他们可能会忽视或者放弃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比如四书五经等,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反思和调整自己的价值观,以确保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同时得到实现。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当记者问及“最初经验”时,我想分享的是一种对于世界深层次理解和认识,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为什么要学习呢?我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因为家庭贫困无法接受高等教育,所以我非常珍惜每一次阅读机会。我读到的不是只有课本知识,而是我从报纸上了解到国家大事,从杂志上看到不同的世界,每一次阅读都是打开眼界的大门。我明白了学习不仅仅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自我,为未来做准备。这份初见就像一盏灯笼,为我的整个生命旅程点亮了一线希望,我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的共同体验。
但即使这样,我也清楚地认识到,没有正确的地缘政治知识,没有系统地学习历史,没有深入研究科学技术,这一切都会让我感到迷茫甚至失落。但通过不断努力,我逐渐学会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术思考,将它们用作解决问题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最宝贵的是遇到了麦奎利先生写给我的《教神学原理》,它让我从根本上改变了看待事物方式,让我明白了什么叫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当然,如果一个人没有获得足够有效的情感支持,那么无论他的认知能力再高,他依然可能感觉孤独无助。在那个充满悖谬扭曲且贫瘠年代,我同样感受到了这种疏离感。当意识到周围的人之间竟然可以因为一点误解就互相残害的时候,你不得不开始怀疑人类是否真的能拥有真挚的情感联系。在那种环境下,无论多么努力去适应,也很难避免那种内心深处不断涌现出的痛苦情绪。如果说存在一种力量能够帮助我们克服这一切,那就是信仰——一种超越日常琐事、超越个人的灵魂需求,它可以赋予生命以意义,使得即使在最艰难的情况下,我们仍旧能够保持勇气前行,不断追求那些似乎永远遥不可及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