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宗玄先生就是吴筠呢他又是道家简介中的一员又是一个代表人物
在唐代,中国道教发展至鼎盛时期,外丹学说已达巅峰,其社会影响深远。文人墨客纷纷以诗文表达对外丹的赞颂,但同时也暴露了其潜在危害。太宗一朝后,服食外丹而死者不绝于耳。在这种背景下,司马承祯、吴筠等人力倡导内丹学说,以批判外丹之弊,为道教炼养长生内丹派开辟新篇章。
吴筠,一位华州华阴(今陕西)出身的才子,他年轻时便展现出了通晓经史和文学才能,不仅参加过进士试验未被录取,还因其高洁的品行与流俗格格不入。十五岁时,他就已经对道教产生了浓厚兴趣,与志同道合之人一起隐居于南阳的倚帝山,并最终进入嵩山学习,从体玄先生潘师正那里习得上清经法。
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吴筠离开嵩山,在金陵访道,并最终隐居于茅山修炼。他还东游天台山,与名士们交往,留下了许多诗歌作品,被誉为“躁东南”。玄宗闻听他的大名,便遣使征召他到京师。吴筠曾在大同殿面见玄宗,他们关于道法的话题十分投机,玄宗即令他待诏翰林。
当问及神仙之事时,吴筠回应:“这是由隐逸者自行修炼所致,不是陛下所能企及。” 在京城,每当朝会,他常与文武官员并坐,上奏朝政,只是偶尔有言辞激烈地表达忠心。此举让玄宗深信他。在天宝年间(742——756年),李林甫、杨国忠辅政期间,当乱象频发时,吴筠预测将来必有大变局,再次向玄宗上书求允返归嵩山,但多次遭拒绝,最终获得准许另建岳观内道院,让他住持传道。
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前夕,又一次请求回到茅山,此次得到同意。不久中原大乱发生,而江淮地区也陷入混沌状态。于是,他又东游会稽,在天台剡中生活,这段时间里,与李白等诗人相互酬和。在这段动荡岁月中,有许多文人参与他们活动,使生活变得较为宁静。当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年),在越中去世,其邻里元等商议谥号为“宗玄先生”。
作为一位精通文学并勤奋著述的人物,他留下的主要著作包括《玄纲论》、《神仙可学论》以及《心目论》、《复淳化论》、《形神可固论》、《坐忘论》、《明真辨伪论》、《辅正除邪论》、《契真刋谬论》和《 道释优劣論》,现在还有他的全集传世。这就是他的内丹思想,也是神仙道教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守静去躁,是保持身体健康不可或缺的一环,因为情欲若不控制,就会导致役气,使得生命早逝。而恬淡无为、不悲不乐,可以使元气畅通,因此达到超然物外境界,从而实现长生久视。此外,他坚信神仙之路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即使古代成仙的人数有限也不足为奇,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有些自然成仙,有些则需要努力学习,最终才能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