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宗玄先生才是吴筠呢他这位道教著名人物
在唐代,中国道教发展至鼎盛时期,外丹学说已达巅峰,其社会影响深远。文人墨客纷纷以诗文表达对外丹的赞颂,但同时也暴露了其潜在危害。自太宗朝起,服食外丹而死的人们不断增加。面对这一情况,道教著名人物司马承祯和吴筠等人积极倡导内丹学说,对抗外丹之弊,并开创了道教炼养长生内丹派的先河。
吴筠,以字贞节,是华州华阴(今陕西)人。他年轻时便通晓经史,并擅长文辞,不屑于世俗之事。十五岁时,他开始追求道教修行,与同志隐居南阳的倚帝山,从体玄先生潘师正学习上清经法。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吴筠离开嵩山游历金陵、茅山及天台山,与当地名士交往甚深,有《躁东南》诗歌传世。
玄宗闻知其大名,即遣使征召他入宫。吴筠到京后,在大同殿与玄宗相见,他们论道谈心十分投合。玄宗即令他待诏翰林。在京城期间,他与朝臣共议国事,但有时言语过激,以示忠心。此举赢得了玄宗的器重。
然而,当李林甫、杨国忠辅政期间,朝廷治乱日增,吴筠预测国家将陷入混乱,上书请求返归嵩山。但多次上奏未被批准,最终被赐予在京城建立道院,让他住持并传 道。当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前夕,他再次向玄宗请愿回茅山,此次获准。他回到茅山不久,便发生中原大乱,而江淮之间盗贼四起。这段荒乱年代里,他东游会稽,与诗人李白、孔巢父交往,为他们提供诗歌交流。
至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吴筠在越中逝世,其友邰冀元等商议谥号为“宗玄先生”。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玄纲论》、《神仙可学论》等,其中阐述了守静去躁和恬淡无为的内丹思想,以及认为神仙可学的一系列观点。他一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阐发,为后来的流派奠定基础,是内丹仙道思想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首先,他强调“守静去躁”,认为人的生命力源于精、气、神,只有宁静才能保持生命之本。他引用《龟甲经》,解释“役气”是劳损生气,最终导致死亡,因此必须宁静以待。而且,这种宁静不仅要持久,而且要恒久才能制止情欲,使得身心达到泰然忘情状态,从而实现长生久视。
其次,他主张“恬淡无为”,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平衡,这是通往仙界必备条件。而对于是否能成仙的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认为神仙之路虽然难以一概而论,但总体来说并不遥不可及,只需坚持修炼,就能达到成仙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