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摆塔文化修仙十大霸气语录中的道教天然道观奇遇
在中秋佳节之际,福州独特的“摆塔文化”再次绽放。据说,这一习俗始于明嘉靖年间,当时戚继光凯旋归来,百姓以贵重物品庆祝,而今则以古塔模型为中心,将家中的各种玩具和雕塑摆放在门前,以示尊敬祖先和庆祝节日。随着时间的流逝,“摆塔”成为了福州人传承的一种习俗,不仅有显摆之意,还蕴含着对祖先的尊敬。
裴仙宫是福州历史悠久的道观之一,它自宋代就开始举办中秋摆塔活动。在明清盛兴时期,这个习俗更加普及。而在改革开放后,裴仙宫管委会主任陈锦丰道长带领团队努力将这项传统文化推广至今。
每当中秋佳节临近,裴仙宫就会组织大家进行传统摆塔活动。在空旷的地方搭建几张桌子,每张桌子的高度逐渐递减,从靠墙壁紧挨到逐渐向内侧排列。桌面铺上毯子或被单,便可开始布置各类玩具,如泥娃娃、瓷塑小人物、小动物等模型小件,以及插在木架上的小巧刀枪矛戟等。
最重要的是,在这些精致的小玩具旁边,要有一些高达七八寸甚至更高的铁皮或薄木板制成的小型宝塔,这些宝塔不仅成为全桌最突出的陈设,更寓意着步步高升。此外,还不能忘记放置一碟或一对“禾秧盆景”,用细沙灌水,再铺上稻谷,让其自然发芽,一二寸秧苗生机勃勃,最终象征五谷丰登。
过去,“摆塔”可能只是多福多旺的一种象征,但现在它不仅纪念戚家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更体现了不断攀升的心理状态。而在新冠疫情期间,裴仙宫还特别为医护人员设置了一席之地,用以表彰那些无私奉献于疫情第一线的人们。这场变迁反映出旧俗新过,也让我们认识到传统文化民俗应当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