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宗玄先生的故事中有着吴筠这般人物道家禅语感悟人生的深刻句子呢
在唐代,中国道教发展至鼎盛时期,外丹学说已达巅峰,但其副作用逐渐显现。太宗以后,一系列服丹而死的事件频发。面对这一现实,司马承祯和吴筠等人积极倡导内丹学说,批判外丹之弊,并开创了道教炼养长生内丹派的先河。
吴筠字贞节,以华州华阴(今陕西)人闻名,他自幼通经史尤精于文辞,曾参加进士试未中。他性情高洁,不随流俗,从体玄先生潘师正为道士习传上清经法,在嵩山修行后,又南游金陵访道隐居茅山。
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吴筠离开嵩山,再次东游天台山。在剡地与越中名士交往,他以诗歌著称,其所作《躁东南》颇受推崇。玄宗闻其大名,即遣使征召他入宫。
在京城期间,每当朝会时,与文武官员并列就座,他的陈述虽多关注国家事务,却有时言辞过激以表忠心。玄宗因而器重他。在天宝年间(742-756年),李林甫、杨国忠辅政朝局日乱,吴筠预测将来大乱,对此提出上奏请求返归嵩山,但未被允许,因此玄宗下诏另建道院让他住持。
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前夕,吴筠再次向玄宗上奏请求回茅山,此次得到同意。他回到茅山不久,大乱发生,玄宗逃蜀,而江淮盗贼四起,所以他又东游会稽,在天台剡中生活相对平静,与李白、孔巢父等诗人往来交流诗歌。在荒乱岁月里,他们的小圈子成为了避风港之一。
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年),吴筠在越中去世,其邻居元等商议给予谥号“宗玄先生”。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玄纲论》、《神仙可学论》、《心目论》、《复淳化论》等,有《尊元先生文集》三卷流传至今。这一系列著作阐述了他的内丹思想,也是神仙道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他强调“守静去躁”,认为人的精气神之所以短暂,是因为役用过度导致劳损生气。他引用《龟甲经》,解释“不在天者”即知元气,这是人们与自然界共同分配的一份生命力。当人们能保持宁静,无欲则得以保留这份生命力,从而达到长生久视的境界。这就是通过恬淡无为,不悲不乐,使得元气畅和,最终通往仙界的关键一步。此外,还有持恒制止躁动,以及泰然忘情超然物外,为达到长生久视提供了条件。而且,他坚信神仙之路可学,只需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即可成仙。不仅如此,还阐述了成仙可能存在不同的路径,如自然形成或经过学习及勤奋修炼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