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经典 > 感情里的无欲则刚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六

感情里的无欲则刚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六

德充於内,物应於外,外内玄合,信若符命而遗。其形骸也。 鲁有兀者王驸,以德充实,而心中无欲,不为世间的牵绊所累。他虽残缺不全,但内心平和忘我,因此被尊为《德充符》的开篇。

从之游者,与仲尼相似,他们都拥有高尚的品格和深厚的学问。他们与孔子一起离开了鲁国,前往其他地方传播道德。

常季问仲尼说:“王驸虽然残废,但他的心境如何?他与孔子一样,在鲁国传道?”

仲尼回答说:“王驸是一位圣人,他的心灵纯净,没有私欲。我跟随他学习,他的教导是直接来自天地自然法则。”

常季疑惑不解地说:“那为什么不是孔子呢?孔子更伟大。”

仲尼笑着回答说:“尽管我们都在寻求真理,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如果你能理解这一点,你就会发现,我们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这段对话表达了一种哲学观点,即追求真理的人们可能会有不同的方式,但最终目标是一致的。这也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即使在多样性中寻找一致性和平衡。

此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认知到超越意识层面的状态,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世界观的一致性。在这个过程中,它提到了几个关键概念,比如“无欲”、“刚强”、“自然法则”以及“超越意识”。这些概念都是古代中国哲学中非常重要的,并且在现代心理学、精神修行等领域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拼音免费 无为而治的智慧...
理解无为之道 在古代中国,孔子提倡“无为而治”,这是一种高超的政治艺术,它强调的是领导者应该通过最小化干预来维持社会秩序和发展。这种理念并不是意味着袖手旁...
道德经注音版全文及译文 从易經到道德經...
在漫长的中国哲学史上,诸多著名思想家和作品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易經》与《道德經》的出现,不仅标志着古代智慧的高峰,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道教信仰 道家语录注解养...
一、引言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养生之道一直是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重要途径。古代的中国文化中,特别是在道家思想和医学理论中的养生观念至今仍对现代人有着深远的影...
道教经典经文大全 人们为何如此期...
在佛教传统中,“我说如来”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概念,代表了佛陀或其他高级修行者的至高无上境界。这个名字带有一种超越世俗理解的意味,引起了众多信徒和学者的兴...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