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龄将道德经融入自然之中中央美院院长谈无为哲学无为故无败
几年前,王冬龄在北京举办了一次名为《道象·王冬龄书法艺术》的个人书法展览,这场展览规模空前,吸引了众多知名人士和文化界的巨头云集。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以及中国书法家协会等机构领导人亲临现场,并发表贺词。在致辞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赞扬了王冬龄先生的书法艺术成就。他指出,王冬龄不仅是中国书坛上深受尊敬的一位书法大家,其作品已经成为书坛上的标志性作品。他的近期创作既拓宽了人们对书法形式和内容的理解,也推动了传统文化价值的传播。
王冬龄在这次展览中的作品主题围绕“道象”进行,以《易经》、《道德经》等古籍经典为内容,但他并未采用传统楷、隶体,而是将这些内容融入到更加艺术化的表现形式中。范迪安院长的话语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是对王冬龄个人成就的认可;其次,是对于他如何结合时代精神发展本体而言;再者,他通过这种方式来呈现传统文化是一种尊重与敬意。
《道德经》作为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著作,不仅代表着中国哲学思想,也是中华文化精华之一。选择《道德经》作为书写内容,无疑是一种高超之选。但遗憾的是,从实用和传播角度考虑,当时观众面对这样的作品可能感到迷惑,因为即便是最熟悉的人们也不认识这些字形,更谈不上去广泛传播。如果老子当年也以相同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那么他的理念或许早已被世间抛弃。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种人们难以识别的艺术形式来表达《道德经》的思想?我们可以参考其他专家的看法。中央美院院长许江认为:“他的脚踏数百个大字,一袭红袜,在欧亚拉美艺坛圣殿攀援。” 这句话核心是在强调他既有东方古典,又有西方元素,是中西合璧的一个例证。这也是为什么网友们感到困惑,因为早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王冬龄就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地进行过交流,与外国文化相互影响自然而然。
中国书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则称:“关注草書空间问题,同时又根植于傳統與創造,並獨辟蹊径體現其深厚學養開啟當代書藝創作新視野。” 这意味着王冬龄以独特的手笔,将深厚的文化背景融入其中,为现代图画开辟了新的视角。
然而,对于专业人士或普通爱好者而言,对此类创作持怀疑态度,有些人认为,“让他自己读一遍自己写的”,或者“再重新写一遍”,甚至认为这是“三岁小孩涂鸦”的程度,对《道德经》的文化做出了误解。当代图画才出现了某种分水岭。你觉得呢?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信息,可以关注太一智慧藏品官方账号获取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