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然道观中如何以无为而无不为的态度描绘神仙的道教美术
道教美术的演变历程:从无形到有形的神仙描绘
道教作为中国古代本土宗教,自东汉末年兴起至今已近两千年,其思想深植于中华文化之根基。道教不仅吸收了我国古代原始信仰、巫觋、方术和卜筮,还融合了儒家思想,并借鉴了佛教的一些组织形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道教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历代艺术家与工匠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老子想尔注》中的“道至尊,微而隐,无状形象也”、“但可以从其诚,不可见知也”,以及《道德经》的“道常无名,朴”、“道隐无名”,明确指出“道”是无形、无名、无象且不可知见的事物,因此在开创初期,未对偶像进行崇拜,也没有形成具体的“形像”。
南北朝时期后,由于佛教崇拜神像礼仪对 道 教产生影响,以及佛教造像与绘画艺术高度发展,对 道 教美术产生推动作用,这才开始出现对神仙的崇拜和形成“形像”。宋代及以后,更普遍地采用模仿佛家的制作方法来塑造天尊及左右二真人的画像。
随着时代发展和传播需求增加, 道 教不断吸收并创造新的神仙,以至于最终形成庞大的体系。最高神即由 “ 道 ”衍化而来的三清尊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太上老君(即 Dao De Zhen Jun)。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官员,如玉皇大帝及其下属,以及地方性的山川守护者如四值功曹等。此外,与佛法相辅相成的地狱概念也有所体现。
这些被赋予特定经历与能力的人格化典型化图像是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而这正是 道 教美术独有的魅力所在。在南北朝时期特别重要的是王浮著作 《老子化胡经》,以提高 道 教地位并利用艺术使人归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代表性作品,如老君像与尊人图。
除了木雕等手工艺品外,一些壁画作品也展示出了精湛技艺,同时遵循一定规则,即依据相关经典来描绘仪相,并严格遵守制作规范。例如,在制作木雕或石刻时,都必须经过一系列正式仪式才能完成,比如选材吉日良辰、高声斧头开斧、诵经礼拜等,以确保作品能够获得祝福并成为真正具有神圣意义的事物。
这一切都反映出一种观念,即通过精心构思并严谨执行各项规定,可以将普通人物提升为超凡脱俗的存在,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乃至得以成仙。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是一个仪式,每个细节都蕴含着深远意义。这便是为什么我们称这种充满哲学思考与宗教学说的艺术实践为唯一独特且具有极高价值的一种 中国传统美学 —— 宗教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