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潘师正与体玄先生的物品对话
在中岳嵩山的钟灵神秀之地,曾经有两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他们各自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寇谦之,新天师教主,以其三十年的驻足嵩山,开创了一代教风,被尊为国师,使得新天师道传遍北方。而潘师正,则是茅山宗的第十一代宗主,他在嵩岳居住五十年,不仅扇动了茅山宗的风气,更使其传播至天涯海角;皇帝皇后甚至亲临嵩山,与他讨论道教事宜,这份威望几乎与国师无异。
然而,寇谦之和潘师正的结局迥然不同。寇谦之去世后,其新天师道迅速消声匿迹,而潘师正逝世之后,却有人继承并发扬光大,使得他的影响力永远流传下去。这一现象值得后人深思。
隋宫玄坛上的潘師正,是一位出生于赵州赞皇(今河北赵县)的男子,他字子真,从小就显露出不寻常的特质。他五岁时父亲便去世了,让家境变得困顿,但母亲鲁氏依旧带着他回到了老家的贫寒生活。在信仰道教母亲的教育下,潘師正从小就开始诵读《道德经》。
十三岁那年,他失去了母亲,为她守墓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大业年间,当刘爱道来到赞皇时,他们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情谊。刘爱道看中了潘師正的一种特殊品质,将他视为未来能驾驭“三清” 道法的人选,并将其带往洛阳。此前,大业七年炀帝曾召见王远知,并询问关于仙法的事宜,而王远知则推荐刘爱到北方传播道法。当刘爱见到了潘師正在赞皇时,便感到这是一次难得的人才发现,从此两人走上了修行和探索真理的道路。
随着时间推移,王远知对潘師正在心中的潜力越来越相信,最终授予他三清、灵宝等多门高深术门,并让他回到故乡继续修行。在那里,他以超凡脱俗的手段悟出了许多秘密,每当夜幕降临,他便会独自一人静坐思考,或是在松林间漫步沉思。
唐朝初期,有消息说刘达合能够炼制九阳还丹药,因此高宗即刻命人在嵩山建立太乙观,让刘居住。但就在这个时候,高宗听闻到了 潘師正在嵩山修行的情况,对他的能力怀抱极大的期待。在上元三年的一次机会里,当高宗亲自前往洛阳拜访时,也邀请了 潺 师 正参与制作佛书,但由于他的态度坚定且不愿屈服于外界压力,最终被拒绝。此后的日子里,无论是面对权贵还是处理各种复杂事务,都展现出一种超乎常人的智慧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