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人物有谁体玄先生潘师正物品场景
在中岳嵩山的钟灵神秀之地,曾经有两位道教人物,他们各自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前者是新天师教主寇谦之,他在嵩山驻足三十年,开创了一代教风,被尊为国师,使得新天师道传遍北方。他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在后来,有第十一代茅山宗宗主潘师正登场。他也在嵩岳驻足五十年,扇动了茅山宗的风潮,让其传遍天下;皇帝皇后都驾临嵩山,询问道教事宜,以至于与国师相比几乎无异。
然而,寇谦之和潘师正的结局迥异:寇谦之去世后,其新天师道很快便销声匿迹;而潘师正逝世后,却有人能够发扬光大,将其永远传承下去。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潘師正的人生背景。他出生於隋文帝開皇四年的赵州赞皇(今河北赵县),是一个世家子弟。在他五岁时,其父因战死南朝陈,而家道中落。母亲鲁氏带着他回到老家,一同依靠着她的教育,他常诵《道德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母亲去世后的孝顺行为中,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孝子。
当大业年间,茅山道士刘爱道北上传 道时,他看到了潘師正,并被他的根器厚重所感动。当面赞扬说:“三清道上奔驰良马,只有你才能驾乘。” 潘師正在那一刻就决定拜刘爱道为老师,但刘爱 道并没有立即同意,而是让他跟随自己前往洛阳。在那里,他们见到了隋炀帝杨广,当时他正在镇守扬州,对待他们非常礼貌,并咨询有关神仙的事项。此后王远知受命到北方传 道,与刘爱道路线交汇,在涿郡临朔宫召见王远知,并置玉清玄坛让他居住,这使得王远知名声大噪。
最终,在王远知推荐下,潘師正被授予三清教法、三洞真诀、以及灵宝法门,并且精进修行,最终成为一个高明的大圣人。而在唐朝初期,由于体弱多病、高宗对他的倾慕与信任,以及对他的提携与资助,使得他的影响力更加扩散开来。但即便如此,即使身处这样显赫的地位,也没有改变他坚持不懈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归属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