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天然道观中藏匿着一部全真律坛外人难以企及的秘籍八字真言口诀这不仅是一种高深莫测的道教文化更是
在1989年,北京白云观举行了一次全真派的传戒仪式,这是自解放后第一次有全真派道士共同参与的传戒活动。图片提供者宋士洪道长亲手摄影记录下了这一历史瞬间。
在这庄严而神圣的场合,戒律不仅仅是一种禁令,它更是修为之要、修行之务。天真的皇人曾经说过:“既称道士,非道士之模范不行;凡言真人,非真人之规不习。”一旦步入戒坛,每个人都必须秉持诚意接受戒律,一心一意地维持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同时遵循严谨的威仪,以此来远离尘世的纷扰,与五祖和七真的精神相契合。在这里,每一个受戒者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全真的榜样,为家风留下宝贵的一笔。
从严格意义上讲,全真派中的传戒活动并不算是一个法事,而是一个教务活动,是对严肃道纪、重建教制的一种重要体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虽然全真派中的传戒活动被认为是在中国宗教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实际上,它并不是第一个出现的人文祭祀或宗教仪式。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了类似的传授行为,可以通过敦煌文书中的《唐景云二年道士王景仙从雍州长安县怀阴乡东明观三洞法师中岳先生张泰受十戒十四持身品牒(十戒经盟文)》这样的文献来证明这一点。这份来自唐代的地面证据显示了当时受十大誓约与身品牒所代表的情形,即便是在那个时代,有些女道士也愿意为了超脱尘世而接受这些誓言。
然而,有些学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否存在佛教对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产生影响的情况?他们指出,在印度佛教发展初期,并没有记载关于“传授”或者“承诺”的具体行为。而且,在中国佛教领域,最早关于“传授”相关内容最多见于唐宋之后,这显然比起早先阶段完全晚得多。而对于全真派来说,他们对于“传授”这个过程十分慎重,不轻易将其揭露给外界,只有经过极其严格筛选的人才会得到这份珍贵的心灵礼物。
根据《玄都律坛内庭要秘》,任何想要接收这种神圣礼物的人,都必须具备以下十个条件:
喜欢学习高深奥妙的法门。
能够接近智慧高尚的人。
具备辨别是非的手段。
行动谨慎,不做超过能力的事情。
性情温柔,没有过失。
能够超越自己的老师,无骄傲自满的情绪。
尊敬老师,对待教育充满热忱,如同贫困人民发现宝藏一样珍视它。
对于师长无怠慢,无论付出多少努力也不介意。
对于前辈有一番感激之情,要报答他们所赐予的事业成就。
无日夜疲惫,也绝不会放弃求取知识的心志,这就是所谓的十相。
当方丈大律师准备向某个候选人教授这些法律的时候,他会使用以下标准进行考核:
如果他心路未通,那么我不会与他分享我的知识;
如果他的诚信不足,我也不会把我的力量赋予他;
如果他的骨气不足,我不会让他加入我们的队伍;
如果他犯五逆罪,那么我绝不会考虑让他成为我们的一员;
甚至连病弱者也不适合,因为健康才是我们追求正义的手段。
如果没有找到符合条件的人,他就会将这套制度隐藏起来,将其放在名山福地或海岛龙宫等安全的地方,让时间流逝,让自然界决定何时开放。这套制度源远流长,从太上到科仪再到现在,是整个道家的核心部分。在最初的时候,简化版的禁令主要集中在禁止贪欲和保持清静两点,《老君想尔诫》则被认为是第一部正式颁布给天师们的大型规范性文件之一,并且这是所有后续版本基础上的工作。此后,上清、灵宝、新天师等不同的分支又各自分别制定出了三皈、五禁、三禁八禁以及其他许多规定。当北宋兴起,全真是新的主导力量出现,其文化体系也是建立基于这些基本原则,以及口口相伝但不能公开讨论六耳之间的话题——即只有真正懂得其中含义才能理解那意味着什么的一个秘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