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含光道家祖师爷的传奇故事
李含光:道教上清派的复兴者与传人
在唐代,道教茅山上清派自晋南岳夫人魏华存降传扬羲以来,已数百年。到唐代,其传人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多次被皇帝召见,远离茅山,致使经法传授断缺,散落无遗。李含光乞请离京返归茅山祖居搜集经法,重振道业,使上清派圣地又恢复其昔日的光耀。
李含光,是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他的二十一代祖李弘曾任江夏太守,为避王莽之乱徙居晋陵(广陵),于是成为广陵人。本姓弘,为避讳唐高宗太子李弘改姓李。家世尊儒,其父李孝威号贞隐生生精通黄老之术,与司马承祯结为方外交。
李含光出生于唐高宗开耀二年(公元682年),十八岁时,有志于道教,从师于江都李先生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以品行清优度为道士住东都洛阳龙兴观后移居嵩山修道达二十年。
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 李含光从师司马承祯于王屋山阳台观。司马承祯一见他就说:“您真是一位玉清境之客呵!”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司马承祯在阳台观去世。不久,玄宗召他到洛阳询问修道之事,谈话间甚感叹地说:“我见到含光,就知道司马真人仍然在世间。”玄宗又问及金鼎之事,他回荅说:“道德是公正无私的;轻举是公中有私呵,不时现露私情,圣人存有训教;如果寻求长生,就象系风一样。”玄宗深感他的高峥见卓识。
于是下诏让 李含光住持阳台观继承司马承祯的传道事业。他居阳台 观弘 道兼修异常勤奋。后来,他感到茅山道教传授事迹逐渐衰颓,一切真经秘箓,也大部分散落有的己经不存。他住持阳台 观教务一年有余,就称身体不舒乞请回归祖地茅山纂修经法,使得茅 山 宗 道 教 又 重 整 余 风,在江南蔚成风气。
玄 审天宝四 年 ( 公 元 745 年 ) 十二月命中使捧着皇帝玺书前赴茅山召请 李 含 光。他奉诏入京 住 在 大 内 玄 宪每 次 召 见 他 都 斋 戒 沐 浴 玄 宪 又 打 算 请 道 说 法 他 称 病 辞 谢 随 后 再 乞 离 京 回 茅 山 皇 帝 下 诏 禁 止 在 李 含 光 所 屠 的 山 林 中 采 捕 鱼 猎 也 凡 是 吃 腥 之 人 不 得 进 入 山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