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道教高人通体观照之卷第十七
馮良,南陽冠軍軍人,以志不附世故,遂去從師,受詩、傳、禮、易,復學道術占候。家中謂已死,十五年乃還。整修志節,抗操嚴恪,不仕於朝,而終身不仕。
郎宗者,字仲綏,以博士徵對策,其占驗見知,即懸印綬於縣庭而遁去。子顗繼其業,以十一事拜郎中。
淳于斟之道術精絕,以知術數有效驗,被郡舉方士為巿長。
桃俊居華山下服胡麻丸得道,一度負笈入學,但因占事而辭官遠遊。
劉翊以仁心感天,被授長生之道,並與馬皇先生同行至洞天。
呂子華未讀內經即得仙法,其情性仁篤,不願造于仙位也。
蔡天生以救人疾病為業,因遇仙女被授朝天帝玉皇之法而獲仙。
劉平阿行醫術有功德,被周正時授隱存之道,而能食日月晨氣如玉色也。
張激子受九雲強梁煉玉法,並領九宮尚書或禁保侯職守水考北河司命,或與北河侯對局治水考北河司命的職責,以及他在魏書中的記載和弟弟承的活動都是一致的描述,但名字番覆大異,有可能是兄也或非兄也,這一點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核實;張範則是袁隗欲以女妻範,但範辭不受,他好賑救窮乏,最终隨魏武西征到長安病亡,在這個故事裡他的角色主要是在幫助別人解決困難方面展現出的善良和慷慨精神,而不是直接相關於尋求仙丹或修炼成仙的事跡,所以在這個文本創作中,我們可以將他的故事轉化為一個關於如何通過自己的善舉來獲得尊敬和影響力的人物形象。而趙廣信則是一位學者,他在白山中修炼了七八十年,最终被太一遣迎升天堂;張祖常則是一位隐士,他通过修习守一之业获得了长生;虞翁生则是在狼五山中修炼云气回形术,并最终被东大帝遣迎升天堂;朱孺子则是在赤水山中服菊花及朮餌三十年后得到云雨,可以说这些人物都是通过自身努力达到长生的境界,他们的情怀和坚持让他们获得了永恒的生命。而尹虔子与张石生、李方白一起接受管城子的蒸丹方法,他们五十岁之后身体轻健如童子,这样的经历使他们成为了一些寻找长生的知识点。在廬江潜山中的鄭景世与張重華,则是通过孟德然口訣得到五臟含日法并最终達到了無需飲食仍能保持健康狀態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