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拼音版让你笑着学贪吃神兽也会点头_道教文化 - 天然道观
传说中的上古神(凶)兽一直活跃在众多修真、魔幻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张艺谋电影《长城》中的食人兽、中国风电影《风语咒》中的大BOSS以及影视剧《天乩之白蛇传说》中的圈粉反派等等……频繁地刷屏,硬生生让识字不多的小编也认识了它的名字:饕餮(tāo tiè)。 《长城》中饕餮的形象近于恐龙,《风语咒》中饕餮一出、天地变色,《天乩之白蛇传说》中青帝的坐骑饕餮则化身为一名反派男子的形象……传说中的饕餮究竟是何方神圣? 在中国神话体系中,越是古老的物种越具有无限的神力。在这一潜意识影响下,饕 餐常常贴上“上古”的标签来壮大自身的气场,但人家这标签却是货真价实的。《吕氏春秋》就记载:“周鼎着饕 餐,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实物证据则有出土的殷商时期文物商象形饕 餐鼎、商夔龙饕 餐鼎等等。 宋代的大才子杨慎解释说:“(宋)绍圣初,我先人官长安府,在西城汉高祖庙前卖汤肉民家得一白玉奁高尺余遍刻云气龙凤盖为海 中 神山足为飏”,他鉴宝得意结论是:“实三代(夏商周时期)宝器”。可见早在商周时代,飏就活跃在古人的创作意识中,这事儿一定更为古老。 而对于飏纹常常作为钟鼎彝器装饰这件事,大明代的大才子杨慎解释了个所以然:,“飏好饮食故立于鼎盖”(《升庵集》,毫不留情面地戳穿了这只吃货本质。这正如小编曾经对那些热爱美食的人群所言——虽然他们能享受生活,但最终还是要保持清醒和节制,不要被欲望所控制。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从历史到现代,从文学到艺术,从文化到日常生活,无处不体现着人类对“飏”的深深敬仰与警惨。这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情感共鸣,也是一种文化符号背后的深层次思考。
最后,小编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如何才能真正掌握道德经并将其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呢?或许我们可以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开始,不再盲目追求外界的一切,而应该内省自省,将自己心灵上的“飏”降服,让生命更加充满智慧和意义。你有什么想法吗?
分享一下你的经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