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文和译文(经典版本)在自然之境
他将欲收敛它,必先扩张它;将欲削弱它,必先加强它;将欲废去它,必先抬举它;将欲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做虽然微妙而又显明,柔弱战胜刚强。鱼的生存不可以脱离池塘,国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不可轻易用来吓唬人。
[注释]
收敛:合并。
固:暂且。
夺取:一本作“夺”。
给予:同“予”字。
微明:微妙的先兆。
脱离:离开、脱离。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利器,指国家的刑法等政教制度。示人,给人看,用来向人炫耀。
[延伸阅读1]
王弼《道德经注》
他将欲收敛,它必先扩张;将欲削弱,它必先加强;将欲废去,它必先抬举;将欲夺取,它 必 先给予,这就是微明。要除掉那些强大的力量,就必须使用这四种方法。利用事物的性质,让它们自行消亡,不需要用大力来制服它们,那就是大智慧。在他们想要扩张的时候,我们让他们足够地扩张,然后再寻求更多,他们会感到压倒,而我们反而会陷入危险中。柔弱胜过刚强。
鱼不能离开水源,一国之中的法律和政治都不能被公开展示出来。如果这些法律和政治被公众看到,那么它们就失去了威慑力,就像鱼如果离开了水,也一定会遭遇灾难一样。一国之中的法律和政治,只有在人们不知道时才能发挥作用。如果这些东西被展示出来,那么它们就会失效,就像鱼一旦出现在陆地上,就变成了普通的一只动物,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了。而圣人的行为,就是这样,在柔软中克服坚硬,在软弱中战胜力量。他知道坚硬力量是不值得依赖,因此选择以柔软为自己所处。他对抗天下的所有坚硬力量,但并不为了胜利,他只是顺应自然而已。
[延伸阅读2]
苏辙《老子解》
他想要收敛一些东西,但必须首先放大它们,将其变得更广阔一些。如果想使某些事情变得更加脆弱,则必须首先加倍其力量,使其更加强壮。但是,如果没有采取行动直接拿走或控制那些东西,那么势头不会达到极点,而理念也不会充分实现。当势头未达极点时,便无法轻易获得那些东西,当理念不足时,对事物缺乏影响力。此乃智慧之一种,与管仲、孟子的策略无异。圣人才与世俗不同,他们似乎有着共同的特征。不过圣人们依靠的是道,而世俗的人则依靠智慧,用道治理世界,如医生巧于治疗病痛,用智如商贾精于谋划盈利。
柔顺能够战胜刚猛、脆弱能战胜坚硬。这是因为圣人们认识到刚猛和坚固是不足为恃,所以他们选择以柔顺和脆弱作为自己的状态。当天下所有的事物都在彼此冲突相互打击之际,我独自保持着我的柔顺与脆弱。当他们最终崩溃或死亡,我却静坐待命,这便是所谓的获勝。而然而,这不是由于圣人们故意设定这一局面,而是因为他们明白了自然界的情况,并遵循着自然界的情况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整个世界动荡不安,我也能安然无恙,因为我已经预见到了后果,并提前制定了措施。这岂不是天下最好的武器吗?只有当鱼从深海里跳出来,被人类捕捉时,其才真正成为了一种工具。但对于我来说,即使身处这种状态,我也不曾厌恶。我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掌握整个世界,是谁也无法共享这一切呢?
因此,当一个生物从水里爬上岸时,它们变得渴望追逐食物,却忽视了自身安全,从而容易受到攻击。我选择保持一种状态——既温驯又优雅,以至于即使面对最激烈的冲突,也无法伤害到我。我并非仅仅避免受伤,更是在关键时刻主动防御敌人的后背。这岂不是国家最好的武器吗?当鱼从水里跳出去,被人类捕捉起来之后,只有那时候其他人才能够掌控它们。而我作为一个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屹立不倒,是谁也无法分享这一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