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自然之道与人生哲学
当你想要收敛某事物时,必须先暂且扩张它;当你想削弱它时,必需先加强它;想要废除它,则必须先促其兴起;而要夺取它,更需要先给予或提供。这样的做法被称作微妙的明智,因为柔弱往往能战胜刚强。鱼类无法离开它们的自然栖息地,就像国家的法律和治理手段不能轻易展示给他人看一样,这样做容易让人感到威胁。
[注释]
歙:合拢。
固:暂时。
取:一说为“夺”。
与:给予、同“予”字。
微明:微妙的预兆或迹象。
脱离渊深之水,即离开其本性所在的地方,不再是原有的状态。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里指的是国家的法律和治理手段,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但不能轻易向外界展示,以免引起恐慌。
[延伸阅读1]
王弼《道德经注》
将欲收敛之,必先扩张之;将欲削弱之,必先增强之;将欲废弃之,必先提拔起来;将欲夺取之,必先给予或提供。这就是所谓的小小光芒。在处理问题上,要用这些方法来消除那些过于强大的力量。根据事物自身的本性,让它们自我摧毁,而不用暴力去制服,这样就不会有大规模使用刑罚的问题了,所以叫做微明。如果你的行动足够坚定并且符合目的,那么别人的反对也会减少。但如果你的目标不足以满足他们,他们就会更加反对,最终导致自己的危机。柔软胜过硬朗。鱼类不能脱离它们在水中的天然环境,一国的军事武器也不应该被公开展示。这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国家,不会因此而失去优势。而如果鱼从水中被拿出来,它们就会很快死亡,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影响。一国若想维护自己的利益,就不要随意显示自己的军事力量,这样更能够保持安全。
[延伸阅读2]
苏辙《老子解》
当你想收敛某物时,你就得首先展开它。当你想削弱某物时,你就得首先加固它。当你想废弃某物时,你得首次扶持起来。当你想要夺取某物时,你又得首次与之一同。你说这是微妙的人生哲学。我从未曾直接获得之后即刻拒绝,也没有逾越极限与达到完善。我既未逾越极限便难以得到,又未达到完善便使万物无效。这正如运用智慧一样,与管仲、孙武何异?圣人们与世间凡人相似,在许多方面有共同点。圣人们依靠自然规律行事,而世间凡人们则依赖智谋来应付各种情况。圣人们就像医生般熟练地应用药品治疗病痛,用智谋如商贩精准射击猎物取得利润。而圣人们知道世界上的刚猛力量不足可恃,因此选择以柔软和谦卑作为自己的人生态度。大多数世界上的刚猛力量互相抵触相互伤害,而我独自采取柔软态度等待着,其结果是最强者受损,最弱者灭亡,我却静坐观望,没有进行任何比较,只是在等待对方崩溃。这就是所谓的大败。此乃不是故意为了这般大败而为也,只是明白了势力之间的事务顺其自然罢了。
鱼儿不可能离开深潭,一国权力的工具也不可以公开展示。在动物界,有爪牙却并不一定能战胜一切,它们只能在深潭中安宁生活,即使有力气也有能力抓住它们,但谁都无法捉摸到它们。不久后,当鱼儿出淹于陆的时候,它们变得如此愚昧无知,对什么都不再有能力了吗?所以,无论如何,我都会处于柔软状态,不愿意成为那些拥有更高能力的人们敌对对象,因为那样我的命运才会安全。此非单纯是不愿成为敌对对象,还包括利用这一策略来防备所有潜在威胁。这正是一国真正有效的手段呢!然而,如果鱼儿真的离开了水域,那么人类才能掌握它们。但是我,却一直处于一种不断变换姿态但又从不厌恶的情况下,最终仍然能够控制整个天下的广阔领域,这难道还能共享给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