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新道家与黄老之学物品中的悟在天成与道教文化的天然道观
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深入研究了《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并提出了“秦汉新道家”的概念。在1981年,《文史哲》第2期刊物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从《吕氏春秋》到《淮南子》——论秦汉新道家”,后来在1984年,我将有关论文集结出版成书籍《秦汉新道家略论稿》(上海人民出版社)。尽管“秦汉新道家”这一概念一度受到学界广泛关注,但真正认同并使用这个概念的人并不多。
与此同时,黄老之学的研究也逐渐兴起。吴光的《黄老之学通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和丁原明的《黄老学论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等著作都从战国时期的黄老之学讲起,并包括了秦汉时期的“黄老道家”。胡家聪、白奚以及陈丽桂等人的研究则更侧重于战国时期的“黄老新学”。
我所说的“秦汉新道家”与“黄老”之间有着直接关系, 黄老派也是我提及或思考过的一部分。"黄老"一词,在文献中有着确凿依据,如 《史记》中就有申不害之学、“本于黄老”,韩非也归根于黃 老,以及慎到、田骈、接子、环渊皆学习黃 老 道德 之術。这几十处连称(参见 《史记》 相关列传、世 家),无疑证明了 " 黄 老" 的重要性。
随着对古代文献资料的大量发现,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更多关于战争和政治理论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被认为是属于戰國時期與前漢時期間所發展出來的一種思想體系,而這些思想體系又以黃帝為中心,以達到的高度抽象化與對現實世界精妙地進行分析與評價而聞名於世。
然而,這種觀點並不是沒有爭議,有學者認為這種理解可能過於簡單,並且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比如儒家的影響。在某個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儒家的思想開始融入到早先存在的地理環境中,這導致了一個新的文化現象出現,即所謂「三教合一」:佛教、中醫學以及儒教共同生活在一個社會系統中,使得整個社會更加包容和多元化。
總結來說,“秦汉新道家”的提出是一个基于历史发展阶段划分的一个概念,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变化,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内不断发展与创新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