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新道家与黄老之学道德经感悟在天然道观的物品中寻觅
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深入研究了《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并提出了“秦汉新道家”的概念。在1981年,《文史哲》第2期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从《吕氏春秋》到《淮南子》——论秦汉新道家的文章,接着在1984年出版了论文集《秦汉新道家略论稿》(上海人民出版社)。尽管这个概念曾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真正认同并使用这个名词的人并不多。
与此同时,我也参与了对黄老之学的研究。随后出版的著作包括吴光的《黄老之学通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丁原明的《黄老学论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等。这些书籍都以战国时期的黄老之学为起点,涵盖了秦汉时期的“黄老道家”。对于战国时期更为细致地探讨的是胡家聪、白奚以及陈丽桂等人的作品,他们注意到了我关于“秦汉新道家的”观点。
我所说的“秦汉新道家”与“黄老”之间存在着直接关系,认为 黄老思想也是我的提法之一。实际上,“黄老”这一词汇在文献中有着确凿根据,如历史记载中申不害之学本于黄老,而韩非则归本于黄老。此外,还有慎到、田骈、接子、环渊皆学习过黃 老 的 道德 之 学,以及盖公善治黃 老 言、陳平本好黃帝、大禹之術等多处記載(見於 《史記》相關列傳及世家)。
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在西漢初年的當權者如張良、陳平、高定對黃 老 之言信任而行,使得黃 老 之學得以大放異彩。在這個時候,一些著作如 《淮南子》的出現,也為後來對「戰國」、「楚辭」、「易經」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源。
由此可知,“黃 老 學”或是「戰國時期新的學派」乃至「戰國時期的一種特殊形式」,無疑會被用於描述這段歷史期間的思想發展。而且,由於其包容性極大,它能夠持續發展,並且具有很大的創新的能力,因此我們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獨特和富含創意力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