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新道家与黄老之学八字真言口诀在天然道观的物品间传承
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深入研究了《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并提出了“秦汉新道家”的概念。在1981年,《文史哲》第2期刊物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从《吕氏春秋》到《淮南子》——论秦汉新道家”,后来在1984年,我将有关论文集结出版成书籍《秦汉新道家略论稿》(上海人民出版社)。尽管“秦汉新道家”这一提法曾经引起学界广泛的关注,但明确支持并使用这个术语的人不多。
与此同时,黄老之学也得到了研究。吴光的《黄老之学通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和丁原明的《黄老学论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是两个重要的著作,它们从战国时期的黄老之学讲起,并包括了秦汉时期的“黄老道家”。胡家聪、白奚、陈丽桂等人的作品,如胡家的稷下争鸣与黄老新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白奚的稷下学研究(三联书店1998年出版),以及陈丽桂关于战国时期黄老思想的一些探讨,都对我提出的“秦汉新道家”有所关联。
我的观点是,“秦汉新道家”与“黄老”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历史文献中记载了许多关于申不害、韩非、慎到等人学习或归纳于黄老的事例。例如,《史记》中就有描述申不害之学本于黄老,韩非归本于黃 老等情况。此外,还有很多其他证据显示出盖公善治黃 老言,陳平本好黃帝、 老子的術等。这一切都强调了以清静无为为核心理念的地位,以及在这些理念之前加上了一个 黄帝 的元素。
随着对 黄帝 传说越来越多的情节出现,从战国中后期开始,就出现了一系列以 黄帝 名义创作出来的小说,这些文学作品大多被归类为 道家的杂端,其中包含医学、中医药方剂、天文历法占卜及房中的知识等内容,不难看出,这些文学作品基本上可以归入 道家的范畴,其内容主要由 道教人物创作,而且如 《黃帝君臣十篇注》所述:“起六国時,与 《論語》相似也。”实际上,此类文献远不止二十七种,更有一些简帛材料显示出了更多属于 黄 老思想的大量文献,使得 黄 老之 学更加丰富和复杂。
毋庸置疑,作为一种独特而包容性的 思想体系, 黄 老之 学 是一门充满发展潜力的 地球思维系统,以 清静无為 为核心 理念,而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新的思想与实践,为其提供了持续进化的可能。在 与 儒 家 竞鸣 中,由於儒 家 尊崇尧舜,所以 道 家 提出先祖更早更伟大的 黃 帝 以增强自身竞争力,并通过这種方式來對抗儒學勢力。而西漢初年的當權者如張良、陳平、高材生曹參與窦太后信仰與實踐此種觀點,因此在漢武帝時期產生了一部集大成著作—— 《淮南子》,這部書籍是最完美地反映了那個時候對於「黃」、「古」、「仙」的追求與理解。
因此,用「黃」,「古」, 「仙」來命名某些相關學派或者神秘主義體系,並不是違背歷史事實,而是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通過不同方式來表達對先賢先聖或智者的敬仰與追隨。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樣命名具有很高的心理合理性,也符合當代社會心理學上的認知偏差,即人們總傾向於選擇那些容易讓自己感到安全舒適甚至帶有一定程度尊貴感的事物去接納和傳播。
由此可見,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每一個文化運動都是相互影響、彼此融合的一部分,而我們今天回顧這段過去,便能發現每一次文化變革背後,都藏匿著無數創造力的火花,它們將會繼續燃燒下去直至未來某個日子。我們要做的是捕捉並分析這些火花,並將它們轉化為我們現在所處環境中的光芒,這正是我們今日努力探索如何結合傳統智慧與現代科技進行創新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