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新道家与黄老之学修行至真人境界的天然道观
20世纪70年代末,我研究《吕氏春秋》和《淮南子》,提出了“秦汉新道家”的概念。1981年,在《文史哲》第2期刊物上发表了题为“从《吕氏春秋》到《淮南子》——论秦汉新道家的文章,1984年又集结有关论文出版了《秦汉新道家略论稿》(上海人民出版社)。虽然“秦汉新道家”这一提法曾经受到学界广泛的注意,但明确赞同和使用这个提法的人不多。而同时引起的一个研究就是黄老之学的研究,先后有吴光的《黄老之学通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丁原明的《黄老学论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等著作出版。此二书皆从战国黄老之学讲起,包括秦汉“黄老道家”。而研究战国“黄老新学”的更多,如胡家聪的《稷下争鸣与黄老新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白奚的《稷下学研究》(三联书店1998年出版)。陈丽桂的《战国时期的黄老思想》(台北联经出版社1991年出版)更早一些,她在研究 黄老思想时是注意了我的工作。我所说的“秦汉新道家”与“黄老”关系十分明确,黄 老 道 家 也 是 我 提 到 过 或 思 考 过 的。
我所说的 “ 秦 汉 新 道 家 ” 与 “ 黄 老 ” 关 系 非 常 明 确 , 黄 老 之 学 是 戰 國 時 期 的 一 部 分,也是以 《 老 子 》 為 核 心 的 道 家 思 想 的 發 展 和 豐 富。毋庸置疑,黃 老 之 學 是 道 家 之 學,是戰國、秦漢之際的一部分,以 《 老 子 》 思想為核心發展出來的一種學問。
由此看来,“黃老學”或“黃老新學”乃至“黃少派”等等,都會被使用。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名稱都反映了一種歷史發展與內容上的進步和變化。
從這個角度來看,用 “ 秦 汉 新 道 家 ”、“魏晋玄學”,以及唐宋以后的 “ 三 教 合 一”,來形容和解釋道家的發展,比起 “ 黃 老 之 學”,能夠提供一個更加全面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個單一時期或地方性的現象,而是包含了一系列跨越時代、地域的大事件和思潮。
總結來說,“秦漢、新道家”的概念是我在20世紀70年代末提出,並且在隨後發表相關文章及著作。在探討古代中國文化背景下,我認為將其視為一個跨越時間與空間的大框架,更能夠深入理解當時社會文化環境中的變遷,以及不同時期對於「天然」的理解方式如何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