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金山派探微二道家语录注解岂不令人心潮澎湃
然而,关于孙玄清的著述情形,却如同迷雾一般难以捉摸。据载,他在北京白云观坐钵堂期间,造作了《释门宗卷》八部六册,并通过阁老翟鸾、少卿龚中佩二人呈进御览,从而受到皇帝嘉赏。
不过,这些官员是否真实存在,便成谜团。翟鸾可能是翟銮之误写,因为明朝阁老只有翟銮一人,而蓝田虽然确有其人,但并未留下与孙玄清交往之事迹。唯有龚中佩,其在职时间与孙玄清的呈书时间相符,是太常寺少卿,有可能真实存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试图寻找答案。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孙玄清辞别师父斗蓬张,离开明霞洞,动身赴京。他进京的目的,是因为“朝廷差官,诏取天下玄文秘箓”,可以说是应诏前往。这表明当时他已经名声在外了。在去往京城的路上,孙玄清一路弘法,如经过景州娘娘庙时,他突然天降大雪,一直持续到第七日才晴,这时当地刘知县会见,请留数月,并在千佛顶龚头村修盖丛林一处。这也许是孙玄清向外弘道盖庙之始。
“嘉靖三十七年,功事完毕,赴京白云观”后的一年内,“造《释门宗卷》八部六册。”就是说,在北京白云观坐钵堂期间,他造作了《释门宗卷》八部六册,并且通过阁老翟鸾、少卿龚中佩二人呈进御览,从而受到皇帝嘉赏,“敕封护国天师府左赞教玄清真人。”此后,他又将灵宝秘诀、金液大还丹集等丹书口诀通过龚中佩进献皇上,最终获得宠褒。
至嘉靖癸亥(1563)春三月,又将《皇经始末玄奥》、诸经丹诀等编成26册,让徒弟孙至鸾进呈御览,此举也获得了满意的回报——赏银五十两。从这段历史来看,可以推测出,当时官方对道家的兴趣极高,对于能够提供方术和神仙秘籍的人物持有极高评价。而对于那些能够为自己提供帮助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荣耀和利益来源。
但我们不得不提问:这些所谓的官方记录和石刻记载,其背后的真实性究竟如何呢?是否真的有人像石刻所言那样帮助过孙玄清进行奏请?或许,我们应该更加怀疑现存资料中的某些内容,它们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尽管如此,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似乎只能做出一些猜测和假设。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在那个时代,即便是在这样充满虚伪与权谋的环境中,也有一群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世俗世界的大智慧和更深层次的人生体验。而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那个时代增添了一抹色彩,或许,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地方,就藏匿在这些人的心底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