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新道家与黄老之学物品中的道教文化与天然道观中的道家故事
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深入研究了《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并提出了“秦汉新道家”的概念。在1981年,《文史哲》第2期刊物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从《吕氏春秋》到《淮南子》——论秦汉新道家”,后来在1984年,我将有关论文集结出版成书籍《秦汉新道家略论稿》(上海人民出版社)。尽管“秦汉新道家”这一提法曾经引起学界广泛的关注,但明确支持并使用这个术语的人并不多。
与此同时,黄老之学的研究也得到了发展。吴光的《黄老之学通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和丁原明的《黄老学论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等著作对战国时期的黄老之学进行了详尽探讨。胡家聪的《稷下争鸣与黄老新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白奚的《稷下学研究》(三联书店1998年出版)以及陈丽桂的《战国时期的黄老思想》(台北联经出版社1991年出版)更是对这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我所说的“秦汉新道家”与“黄老”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黄老道家的兴起也是我所考虑过或思考过的话题。
在文献中,“黄老”一词有其根基,其中包括了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接子、环渊等人的学习和推广。此外,如盖公善于治理以 黄 老言 为基础,以及陈平崇尚 黄帝 和 老子的术数等,这些都体现出 “ 黄 老 之 言” 或者称为 “ 黄 老 之 术”的重要性,其实质是讲述的是一种核心性的 道家 思想,即清静无为,以 《 老 子 》 为代表。
随着关于 黄帝 的故事不断被记录,从战国中晚期开始,关于他的书籍也相继出现,《汉书·艺文志》记载有二十七种冠以 黄帝 名字或者臣名书籍,这些主要包含 道家的类别,可以归入到杂而多端 的 道 家 中,它们基本上可以归属到由古代人根据 《 老 子 》 基本思想创作而来的。这意味着这些作品实际上不仅限于以上二十七种,还有许多其他被认为属于 黃 老 思想 的文献近些年的简帛材料中也有发现,有增进我们的理解和认识。此外,不难看出这些黉 帑 都大大丰富了 黃 老 之 学 的内容。
毫无疑问,黃 良 學 是 道 家 之 学,是 戰 國 秦 漢 際際 的 一個 對 儒 家 競 鴻 資 本的一次突出的表现。它通过提升黃帝的地位來創造並包含各種思想與學問,這是一次對於傳統儒家的挑戰與展現對於當時社會文化環境下的包容性與發展性的強烈反映。
西漢初年的政治人物(如張良、陳平、曹參及文帝及窦太后等人),他們信仰黃教,並行用黃教術語,大力推廣黃教學說,因此,在漢武帝時候,便有一部集大成著作—— 《 淮 南 子 》 出現,這本書就是將所有相關理論進行總結歸納,使得這個時代成為黃教學說的大盛時期。
從這裡看來,“黃良學”、“新的-yellow-學”乃至"Yellow-Learning" 等詞彙都是合適用的,因為它們能夠體現出 Daoism 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中的發展與變化,也能夠反映出 Daoism 對其他學派思想吸收融合能力。而使用 "Qin-Han New Daoist" 這樣一個具體描述則能更好地展示Daoism 在 Qin-Han 時代中的特定發展形式,而不是一般化地指稱任何時代或地區的一般趨勢或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