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三祖的智慧之风在悬壶中悠然起舞显现着深邃的玄机
道教三祖李哲玄真人的智慧之风在悬壶中显现无穷,畅流着深邃的玄机。据《太清宫志》记载,李哲玄真人生于唐大中元年(公元847),世寿112岁。在他的生命旅途中,他展现出了超凡脱俗的境界。据说他出生时,其母梦见房间失火,警觉而生,出生时赤光满室,许久方散。这预示着他将来将会有所成就。
十五岁时,他场试中选后登进士第,但他对仕途没有多少兴趣。他更倾心于阅读道书,不愿意参与尘世的纷扰。后来,他在云游期间遇到了精通医术的罗浮道士,并在罗浮山中修炼多年,尽得其玄妙。当他修成了道法,为求度世积功,他离开了罗浮山云游天下。
唐天佑元年(公元904),57岁的李哲玄真人云游至东海崂山太清宫,并筹建了三皇殿。在那里,他不仅以悬壶济世、咒符治病闻名遐迩,而且还被后周太祖广顺三年(公元953)五月召入宫中祈雨,有验。由于他的神医之名和高明的道术,被封为“道化普济真人”。
回归崂山之后,李哲玄自居山庵,不言不食,每日阅《黄庭经》以为常。他的一生充满了仙风道骨,让人们敬仰不已。当最后一次羽化成仙的时候,他留给我们深刻的教诲:身心辅国济民,以维持整个宗教传统和度过世间的人们。
355年后的一个月夜,一位褴褛道人前来太清宫挂旃,说自己是海角居士,是为了寻找那份珍贵的情感——《黄庭经》。这份信谜诗一首:“无走逝口上,无力幼亢头”,乃是“哲”、“玄”、“李”三字也,这使得众人明白,那个时候再次出现的是原来的李哲玄祖师仙去复来,以此鼓励大家继续修行。这段故事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永恒与时间无关的事物——精神追求与内心探索,而非外表华丽或是权势地位。而拜斗台则成为纪念这一切的一个象征,它承载着古老而神秘的声音,以及那些曾经踏足这里的人们的心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