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经典 > 论道教太乙救苦天尊信仰

论道教太乙救苦天尊信仰

在道教的神系中,太乙救苦天尊是一尊神格甚高的神。他位列三清尊神之下,而为四御(或六御)之一。从唐宋以来,对太乙救苦天尊的崇拜盛行於世,出现了一大批有关的道经,以及以奉太乙救苦天尊为主尊的众多施食炼度科仪,如破血湖灯仪、青玄济炼铁罐施食科仪、铁罐斛食科仪、先天斛食济炼幽科仪等。这裏,仅就太乙救苦天尊信仰的由来与发展以及影响而论。 主题词:太一崇拜 太乙真人 太乙救苦天尊 东方长乐世界的太一福神 人间救苦度厄的大慈仁者 地狱荐拔亡魂的日耀帝君 一、渊源甚古的太一崇拜 太一,为上古时期人们信仰的神灵。据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曰:太一之名,不知始於何时。《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为太一常居。《封禅书》:亳人谬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於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后人有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祠神三一,天一、地一、太一。天子许之,令太祝领祠之於忌太一坛上,如其方。此太一之祠所自起。《易乾凿度》曰: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郑玄注曰:太一者,北辰神名也。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於中央。中央者地神之所居,故谓之九宫。天数以阳出,以阴入。阳起於子,阴起於午,是乙太一下行。[1]宋洪兴祖《楚词补注》巻二曰: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2]丁山指出,汉以后所说的太一,先秦时多称之为大乙,亦即楚人所说的东皇。他说:汤号大乙即东皇太一。汤号大乙,乙,於五行方位属东方。《明堂月令》:孟春,其日甲乙,其帝太暭,其神句芒。高诱注《吕氏春秋》曰:甲乙,木日也。太暭,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号,死,祀於东方,为木德之帝。郑玄注《礼记》则曰:……日行东道,名为甲乙,则商人自可尊大乙为东方大神。可是,东方的大神太乙,汉以后人颇多写作泰一或太一了。[3] 太一,亦是宇宙的本原。《庄子·天下篇》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於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4]《吕氏春秋·大乐》曰: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天地车轮,终则复始,极则复反,莫不咸当。日月星辰,或疾或徐,日月不同,以尽其行。四时代兴,或暑或寒,或短或长,或柔或刚。万物所出,造於太一,化於隂阳。道也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不可为状,有知不见之见,不闻之闻,无状之状者,则??於知之矣。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疆为之,谓之太乙。[5]《淮南鸿烈解·本经训》曰:帝者体太一,王者法隂阳,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秉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压山川,含吐隂阳,伸曳四时,纪纲八极,经纬,覆露照导,普汜无私。是故体太一者,明於天地之情,通扵道德之伦,聦明燿於日月,精神通於万物,动静调扵隂阳,喜怒和於四时,徳泽施于方外,名声传於后世。[6]由此可见,在道家看来,所谓太一,就是大道。 从战国以来,太一即是宇宙之大原,亦是北辰大帝的名号。《史记·天官书》曰: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之。张氏正义引《星经》注:太一,一星,次天一南,亦天帝之神,主使十六神,知风雨、水旱、兵革、饥馑、疾疫。《春秋元命包》曰:中宫天极星,星下一明者,太一常居。《文耀钩》曰:中宫大帝,其北极星下一明者,为太一之光,含元气以斗布,当是天皇大帝之号也。[7]《天文大象赋注》曰: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微宫内、勾陈口中,其神曰曜魄寳,主御羣灵,秉万机神图也。其星隐而不见。其占以见则为灾也。又曰:太一,一星。次天一,南天帝之臣也。主使十六龙,知风雨水旱兵革饥馑疾疫,占不明,反移为灾。[8]丁山先生总结说:这颗天空中心的明星,他的名号,由天一而天极,由天极而北极、北辰,即由东皇太一而转移为北极天一,以北辰代替了东宫苍龙,不但是泰皇神格的极大变化,也是宇宙中心论的极大变化。[9] 从西汉武帝开始,朝庭即专设有太一祠,以祀其神。《汉书·郊祀志》曰: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城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或曰五帝,太一之佐也。宜立太一,而上亲郊之。[10]其后,历代帝王多有祀太一者。如晋成帝咸和八年,祀太一於北郊;南朝之梁、陈,以太牢祠太一;唐制祀昊天上帝於圆丘,太一从祠。《旧唐书》卷二四《礼仪志四》曰:天宝三载,有术士苏嘉庆上言,请於京东朝日坛东,置九宫贵神坛。其坛三成,成三尺,四阶。其上依位置九坛,坛尺五寸。东面曰招摇,正东曰轩辕,东北曰太阴,正南曰天一,中央曰天符,正北曰太一,西南曰摄提,正西曰咸池,西北曰青龙。五为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上,六八为下,符於遁甲。四孟月祭尊,为九宫贵神。礼次昊天上帝,而在太清宫太庙上。用牲牢璧币,类於天地神祗,玄宗亲祀之。如有司行事,即宰相为之。[11] 至宋代时,太一又演化为十位神灵。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曰:宋朝尤重太一之祠,以太一飞在九宫,每四十余年而一徙所临之地,则兵疫不兴,水旱不作。太平兴国中,太宗立祠於东南郊而祀之,则谓之东太一。在天圣中,仁宗立祠於西南郊而祀之,则谓之西太一。在熈宁中,神宗建集福宫而祀之,则谓之中太一。[12]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巻三曰:太平兴国中司天言,太一式有五福、大游、小游、四神、天一、地一、真符、君綦、臣綦、民綦,凡十神,皆天之贵神。而五福所临,无兵疫。凡行五宫,四十五年一易。又据《宋史》卷一百三《礼志六》记载:《星经》:太一一星,在紫宫门右,天一之南,号曰天之贵神,其佐曰五帝,飞行诸方,蹑三能以上下,以天极星其一明者为常居,主使十六神,知风雨水旱兵革饥馑疫疾灾害之事。《唐书》曰:九宫贵神,实司水旱,太一掌十六神之法度,以辅人极。《国朝会要》亦云,天之尊神,及十精十六度,并主风雨。由是观之,十神太一,九宫太一,与汉所祀太一,共是一神。五福太一,自国朝雍熙元年甲申岁入东南巽宫,时修东太一宫。天圣七年己巳岁,五福太一入西南坤宫,修西太一宫。请稽详故事,崇建祠宇,迎之京师,诏建中太一宫,於集禧观。十太一神,并用通天冠,绛纱袍。时雍熙元年所建东太一宫,八年始成。合千一百区,凡十殿、四廊,图三皇五帝、九曜七元、天地水三官、南斗三台、二十八宿天曹、四司十精太一、五岳储副佐命、十二山神、八卦天丁、五行四渎、本命等神,及四直灵官,三十六神将,五百二十四躯天圣。十神太一,皆服通天冠,绛服,执圭,从臣梁冠,绛服,执笏,童子执红丝拂。请如其饰,及名诸殿。十八年正月癸未,又请上书其榜,太一殿曰灵休,殿门曰崇真,挟殿曰琼章宝室,三清殿曰金阙寥阳,火德殿曰明离,本命殿曰介福,斋殿曰斋明。三月宫成,凡百七十有四区,十太一位於殿上。宫之真室殿,五福太一在中,君基太一在东,大游太一在西,俱南向。延休殿,四神太一。承厘殿,臣基太一,在东西向北上。凝佑殿,直符太一。臻福殿,民基太一,在西东向北上。膺庆殿,小游太一在中,天一太一在东,地一太一在西。[13]这些当是宋代皇室崇祀太一之神盛况的真实写照。 二、道教神系中的太一诸神 道教自肇立之始,即吸收了上古以来对太一的信仰,一方面继承了先秦道家对太一在理论层面的阐述,一方面奉太一为先天真灵,使之成为黄老道与太平道的最高天神,如张角太平道即崇拜中黄太一。《玄镜经》说:太一者,长生之大主。盖教中有太一帝君、太一真君、太一元君、太一真人、太一尊神,此太一即非外神,乃上清大洞之太一也。形如始生之男,不著衣服,身长四寸,所谓大洞返胎始形之神。名务犹收,恒守人玉枕之下,人之初生,执符而混合百神也。[14]《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说:太一之精,起於太清,魂魄受化,形影为灵,摄御百神,拘制三阳,帝君玄烟,合真会昌,内安精神,外攘灾殃,却除死籍,延命永长,衣服老少,变易无常,治在,周旋绛宫,下达洞门,上至玄乡,混合三五,游息天京,呼引日月,运化雌雄,摄召符籍。[15]《老子中经》曰上上太一者,道之父也,天地之先也。乃在九天之上,太清之中,八冥之外,细微之内,吾不知其名也,元气是耳。其神人头鸟身,状如雄鸡、鳯凰,五色珠衣。[16]《云笈七籖》卷八曰:太一上元君者,万仙之司,主方岳真气也,主除死籍,刻书生简。[17]在《真灵位业图》中,列有玉天太一君、太一玉君、太一中黄、太一元君的神位。其后,在道教神系中出现了众多以太一命名的神真,如太一真君、太一真人、太一救苦天尊等。 太乙救苦天尊 从道教慈善传统说起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救苦天尊宝诰(闵智亭注解) 庚子年冬月十一日,恭祝太乙救苦天尊圣诞 第九届道教音乐汇演将在武汉举行

标签:

猜你喜欢

道教里面最经典的句子 语言的精华走心...
引言 走心的干净短句,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能够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更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世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简...
道德经1至81章 抱朴守拙 和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抱朴守拙 和光同尘”是一种追求内省、简朴生活方式的哲学态度。这一理念强调回归自然,顺应物是人非,不追求外界的名利和荣耀,而是致力于个人...
道德经1一81章全文 从历史角度看张...
道教代表人物有谁?这个问题对于理解中国的宗教文化和哲学思想至关重要。道教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修炼方法、丰富的神话传说以及深...
道教书籍 踏雪寻踪工笔画
工笔画是我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技法,起源于唐代,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完善。工笔画以细腻的线条和饱满的色彩为特点,注重细节的描绘和精细的表达,给人以清晰、真...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