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穿衣禁忌五
忌衣服穿在身上缝补
衣服在穿的过程中会出现磨破、挂破、掉扣子等情况,这时就需要缝补。关于缝补,民俗中的禁忌是忌衣服穿在身上缝补。河北定县一带认为,如果不脱下衣服就让别人缝补,那么自己嘴里就一定要衔一样东西,如筷子、秫秸等,否则自己家中就会被贼偷。这种说法可能是家庭中的戏谑,也可能是出于补衣如补洞,有了洞,不把东西“咬住”便会被人偷走的联想。山东一带也有类似嘴里咬一样东西的习俗,但不是怕丢东西,而是说这样针不扎人。对于小孩也有类似的禁忌。小孩的扣子掉了,就得脱下来缝。如果穿在身上缝扣子,小孩就会变成哑巴。当然,穿在身上缝的时候也可以让小孩嘴里咬一根线头,这样虽然穿着缝,也不会变哑巴了。这种说法可能源于“扣”和“口”的谐音。
忌妇儿衣服夜间放置在外
在我国古人的思想中,妇女和小孩都是阳气不足的人群,很容易受到鬼祟邪气等的侵扰;而且夜间也是鬼祟邪气等活动频繁的时刻,所以,妇女和小孩的衣服禁忌在夜间还晾晒在室外,通常要在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就收进室内。另外,小孩的衣服还禁忌晾晒在高处,因为人们都认为三尺以上有神仙,晾晒在高处,唯恐伤害到小孩。
忌在竹竿尾端晾晒衣服
我国古代在举办丧事时,有一个仪节叫竖幡。即将死者的姓名或仕位写在长条形的旗幡上,用竹杆挂上旗幡,竖在大门外的显眼处。旗幡迎风招展,显得非常有气势。等到出殡时,再举旗幡送葬。正因为丧事中有这个仪节,所以,人们日常生活中禁忌在竹竿尾处晾挂衣服,如果晾挂衣服,就类似于丧事中所举的旗幡,这在人们看来是大不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