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文化现象解析
中华民族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创造了数千年灿烂辉煌的东方文明。财神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璀璨明珠,通神明之道,类万物之情,包罗万象。
民间在请神祈禳的时候常常要请一些神将,请的最多的要数四元帅,即马元帅、温元帅、赵元帅、关元帅(赵元帅即武财神赵公明,关元帅是武财神关羽)。财神信仰由此可见非同一般。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二,各家各户,尤其是生意人一大早就会在家里给财神献上祭品,焚香拜祭,这被称为祭财神,而到了正月初五人们又会到财神庙礼拜财神,这又被称为接财神,即迎接五路财神。这种祭拜财神的民间习俗在我国东南沿海、华南、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聚集地相当普遍,也非常盛行。不仅如此,许多大城市的商铺、饭店、酒楼也有供奉财神的习俗。这给人们造成一种印象,经济愈发达,拜财神现象愈突出。反者,越是拜财神,越是生意兴隆。难道拜财神与发财之间有某种关联吗?如果我们肯定的回答,实难脱离迷信之嫌。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到财神信仰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透视拜财神的民间信仰实践活动,就不难揭示出其中的文化内涵及社会心理底蕴。
财神是在民间享有崇高地位的神明,大多具有神通广大、保命消灾的力量。《三教搜神大全》所载的正财神赵公明,不仅是一位专司人间财富的神,还是一位神异多变、呼风唤雨、降瘟除疾的神。被封为武财神的关公,更是一位家喻户晓能驱邪避恶、司命禄、佑科举、保平安的万能之神。据《封神演义》载,文财神比干是一位饮服姜子牙神符水剖心后不流血且能行走的无心之神。这些神明也不只代表了神力无穷,还代表了正直无私。民间所崇拜的这些财神,多数属历史上智慧、忠勇、正直之人。文财神陶朱公原本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家、谋略家、大商家。但这位生财有道的陶朱公曾多次累积数十万金,又多次散尽家财,全数分给朋友、乡邻和穷人。他既是财富创造者,又是财富施舍者,深受民间老百姓的爱戴。关羽之所以被后世奉为财神,在于他从不为金银财宝所动,这与那些见利忘义之徒形成鲜明对比。而关公的忠诚、信义,是人们最为敬佩的美德。商贾们拜关公为财神,不只是希望关公保佑他们发财致富,更多是希望像他一样坚守诚信,在商业交易中维持公平秩序。剖了心的比干受到敬拜,也是因为他无心无向、无偏无倚、耿直公正。民间所信奉的财神全都是智慧、忠诚、公正、无私的化身,被人们供奉的这些历史名人,潜移默化地感染并影响着敬拜者的精神世界,这对于人们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中复杂的经济问题自然会产生正面的影响,对于维系公平有序的经济秩序,也会产生无形见功的暗示作用。
在敬拜者心中,财神往往能转化为一种克服困难增强自信的内在动力与精神依托。凡是以虔诚之心对待财神的信奉者,他们在财神面前上香许愿、顶礼膜拜的信仰实践,实质上是一种精神自我净化与升华的活动,人们在祈求财神保佑的同时也一并设下了发财致富的目标,在心中的神明与发财目标之间建立了一种持久的精神依托,为日后克服各种困难提供了一种原始的精神动因。是否有某种神明在保佑敬拜者,这纯属信仰问题,但由这种信仰活动造成的精神寄托及精神暗示,则是实实在在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对于人们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复杂关系及面临的种种严峻局面,或多或少会产生某种良好的诱导作用。
在复杂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经营者面对变化莫测的局面及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要想实现利益最大化,并不具备胜算的把握,这就需要有一种内在的精神支撑来弥补智慧与勇气的不足,这种精神支撑也就是他这一民俗活动反映出人们对财神信仰根深蒂固。
从玄学的角度上讲:世运交替,进入八运。八白星是一级财星,这就意味着社会上将会出现一种现象,那就是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发达须凭财力,当你拥有财富,便可通过财富去吸纳更为丰厚的回报。因此这20年可以说是有钱人的天堂,而中产阶级和贫困者将继续为了生活而劳苦奔波,针扎求存。如何才能招财布局,改变运势呢。
东南方在五行中属阴木,代表性质较温和的初夏,是植物生长的季节,象征着成长和发展,因而只要能布置好东南方就能招财,东南方不宜摆放金属物品,金能克木,故而不适合财气光临。招财物品首选钱币,从钱币的外形上看,外部长方形代表地,内部的圆形代表天,钱币上的人物代表人,一件物品中就汇聚了天地人三才,是力量很强的风水物。特别是印有多位开国元勋的钱币,最具有发达兴旺,百邪的作用。
钱币具有极强的吸收气场的能力,有招财的作用。尤其是当钱币经过众人之手后,能够聚集民众的力量,因而有强大的能量。
招财的方法为,在家中或办公室东南方放置第四和第五两套人民币,第四套人民币在下面取意为钱生钱,佩戴五路财神符效果更佳。
我认为,人间财富无穷,并非人人可得,必须是有道之士、行善之家方可如愿,财神是为世人选定的楷模。人们在参拜财神,招财布局时,除祈求财源茂盛、生意兴隆外,还应感念起财神的品德,并且用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方能吉星相互,凶曜退散,万祸冰消,千祥云集,财降其身。
财道广大,难得精微,滥竽成文,自愧学识浅薄,所述皆个人私心揣摩,悟所不及,切盼专家教授不吝指正是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