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经典 > 书法的内势与外势

书法的内势与外势

一、所谓“内势”即无形之使转

颜真卿勤礼碑基本笔法、笔画、控笔课程合集
¥99
购买
圣教序字字析王羲之字汇行书笔法临析临摹临写视频版书法毛笔字帖
¥158.4
购买

其盘纡于虚,无迹可寻,行楷多用此法。

内势笔断意连,点画交际处可用“度”法,所谓“度”者,即“一画方竟,即从空际飞渡二画,勿使笔势停住,所谓形现于未画之先,神流于既画之后”。此亦即“隔笔取势,空际用笔“,有暗渡陈仓之妙。此法从楷书中来,楷书形断意连,势从内出,有点画处,筋络相连;无点画处,气脉流贯,楷书使转无形,草书使转有形,真书之用使转,犹行草之有牵丝。

文徵明曰:“真书血脉贯通,放之便是行草;行草动必有法,整之便是正楷,能书者要是一以贯之。”由于在点画交际处,一枝笔于纸面极低空中作过度动作,故看上去好像笔不离纸一般,如此一笔接一笔,一笔管束一笔,自然气脉贯注,精神聚正如丰坊《书诀》所谓:“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离,轻转而重按,如水流运行,无少间断,永存乎生意。”

能运中锋,势从内出,则气从画中贯,发笔时从大处从容来,收笔时从大处从容去,牵丝虽不露形迹,但形不贯而气贯,气贯则无论大小、长短、平直、旖侧,无往而不当,这是一种高级的贯气方法。晋人作行书,形不贯而气贯,若断还连,试观王羲之《兰亭》便可得其旨趣。

欲势从内出,非精熟于用笔,难臻斯妙,关键处又在发笔和收笔处,发笔时能承上笔势,收笔时能启下行气,或逆或藏,或收或缩,自然气完神足。陈绎曾《翰林要诀》中谓:“字之筋,中锋是也,断处藏之,连处度之,藏者,首尾蹲抢是也。度者,空中虚打势,飞度笔意也。解藏度二字,则无死笔,活处在筋也。”

无形之使转,在书法术语中又称为“筋”法,筋藏之肉内,筋脉相连,气血自然贯通,正如蒋和《书法正宗》所谓:“有筋者,顾盼生情,血脉流动,如游丝一般,盘旋不断,有点画处在画中,无点画处,亦隐隐相贯,重叠牵连,其间庶无呆板散涣之病。”

总之,气以不外露为贵,晋人作行草,极少有数字连绵缠绕者,潜伏于里,使人莫测端倪,试观晋王秭《伯远贴》,笔意流动,映带匀美,每个字都富有姿态,体势跌宕,虽字字不相连属,但整幅布局,有一气呵成之感。

二、所谓“外势”即有形之使转,其盘纡于实,有象可睹,行草多用此法

外势以露锋居多,收笔时带出一缕锋痕。在书法术语中谓之“牵丝”,点画与点画、字与字交换过度时带出一缕墨痕相衔接,谓之“游丝”。这二种笔法又称为“引带”“带笔”。如“使”字左竖收笔带出一缕锋痕为“牵丝”“一”和“身”之间,“想”“必”“及”之间相衔接的墨痕为“高空游丝”。

牵丝和游丝皆在书写行书时因笔势的往来偶然不经意带出,如长空游丝,摇曳而往来,增强了点画之间的流动感,用笔虽轻,细如丝发。却挺拔婀娜,寓刚于柔,当以出之自然为贵,非年高手硬,难臻斯妙。

牵丝和游丝在行书中只能偶尔为之,不可多用,多用则连绵缠绕,给人以眼花缭乱之感。赵宦光《寒山帚谈》谓:“晋人行草,不多引锋,前引则后必断,前断则后可引,一字数断者有之。后世狂草,浑身缠之以丝牵或连篇数字不绝者谓之精练可耳不成雅道也。”

另要注意,引带之笔,本是无中生有,只处于从属地位,犹文章之过脉。故一般地说,引带之笔,不宜重用,过粗则往往使点画与牵丝不分,有喧宾夺主之嫌。但古人写行草时,亦偶有重用而不妨正者,运用得好,反添异趣。


文征明行书大字《游西苑诗》欣赏

此贴出于“二王”,而益以劲利遒媚,在规矩方圆之中显出潇洒与圆熟

释文:日上宫墙霏紫埃,先皇阅武有层台。下方驰道依城尽,东面飞轩映水开。云傍绮疏常不散,鸟窥仙仗去还来。金华待诏头都白,欲赋长扬愧不才。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家的主要精神 道家学说中的智...
道家的起源与发展 道家学说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尤其是周代。它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代表,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道”的概念,即宇宙万物的根本原理...
道教的经典是什么 道家学派代表人...
揭秘古代智慧:道家学派的伟大代表 道家学派是中国哲学中的一支重要流派,其核心思想体现在“道”和“德”的概念上,强调自然之道、顺应天地万物的规律。该学派以其...
道家都看什么书 道家学派人物-...
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道家学派占据了一席之地,它以“道”为核心概念,强调顺应自然、内心修养和简单生活。道家学派人物中的许多智者,以他们独特的见解和深邃的...
道家名言15句 道家八段锦教学...
揭秘道家八段锦:如何通过视频教程完美掌握古老武术 在众多的武术流派中,道家八段锦以其独特的养生功和健身效果深受喜爱。它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修炼内力,对于...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