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龙宋代道教斋醮科仪的变革
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发现,仪式在族群包括宗教在内的各种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科仪是中国道教绵延千年的根本所在。国内学界对科仪的研究主要在唐以前,对宋代的科仪却重视不够,殊不知,宋代科仪才是后世科仪的直接来源。
斋醮为道教的重要仪式,经过刘宋陆修静的整理,唐张万福、 就是儒道结合的典型。在斋醮仪式上,道教也不断吸取佛教的营养,如六朝经典《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可以说是西晋竺法护所译《佛说盂兰盆经》的翻版。宋代斋醮仪式中祭祀一切孤魂野鬼的施食仪可能受唐密教大师不空《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的影响。
总之,宋代道教斋醮科仪发展到一个新的层次,斋醮仪式从为权贵服务进而转入为百姓服务,这一转型为道教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使其获得了顽强的生命力。此后,中国道教的科仪基本不出宋代科仪的范围。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道教灵宝派通史研究(12XZJ01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