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经典 > 從來未嘗先見其形然後乃覺其存焉談論藝術創作中的默觀

從來未嘗先見其形然後乃覺其存焉談論藝術創作中的默觀

從來未嘗先見其形,然後乃覺其存焉。—談論藝術創作中的'默觀'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時候,我們都會遇到一些事情或情感,但這些卻不容易用言語來表達。就像《詩經》中所描述的,“我欲言言,而惡聞之;我欲問問,而惡難之。”這種無法用言語傳達的情感和思想,是藝術創作中最深層次的領域,也是“無為而不為”哲學的一個展現。

"從來未嘗先見其形,然後乃覺其存焉" 這句話本身就是對於事物存在之前不知道它存在、直到它出現在眼前才意識到的狀態的一種描述。在藝術創作中,這種狀態被稱為“默觀”。默觀是一種心靈狀態,它允許創作者在靜靜地觀察和體驗世界的過程中,發掘並捕捉到那些超越了日常視野的事物。

當一個畫家拿起他的畫筆,在一片寧靜的地方坐下,他可能是在追求那種「無不為而為」的境界。他不是急於將自己的想法立即轉化成作品,而是在沉浸其中,用心去感受每一個細節,那些他可能以前沒有注意到的色彩、光影變化以及空間結構。他是在尋找那個瞬間,當他的內心與外界連接時,他才能真正地捕捉到「無為而不為」的精髓。

這兩個概念雖然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卻需要極高的心理準備和精神敏銳度。它要求我們在行動之前要有充分的思考,在停下腳步之前要有清晰的判斷。在音樂領域裡,這也可以被理解為作曲家在編曲歌曲時,不僅要知道如何讓旋律流暢自然,而且還要知道什麼地方是不需要添加任何修飾或者裝飾,只需保持原有的純淨形式。

例如,一首鋼琴協奏曲中的某段落,如果處理得宜,就能夠引人入勝,使聽者感到如同聽到了天籟般美妙的事情。但如果過度地去裝飾,即使技術上完美,但是整體效果可能會失敗,因為太多的人工干預導致了「自相矛盾」,失去了原本作品應有的神韻和質感。因此,這也是對於「非做非止」、「動則留取」等智慧原則的一种体现。

然而,這兩個概念並不是絕對的,它們往往是相互補充、彼此調適的一部分。在生活中的很多場合,都可以看到這兩者的運用,比如說,一位成功企業家的工作方式:他既懂得有效率地管理時間(「无为而为」),又能夠在必要時放慢腳步進行深入思考(「无为而不为」)。

總結來說,“從來未嘗先見其形,然後乃覺其存焉”的哲學與“無不為而為、無為而不 為”的智慧,是藝術創作不可或缺的心靈狀態。而這樣的心靈姿态,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更好地與世界交流,並且讓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德经原始版本 女人无欲则刚的...
女人无欲则刚的心态探究 是不是每个女性都在追求完美? 在这个社会里,女性常常被塑造成要追求完美的模样:外貌、身材、才华等等。然而,这种追求背后隐藏着什么样...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 什么叫悟在天成...
我是如何悟到人生的真谛的 记得在一次偶然的午后,我坐在公园的一张长椅上,目光随意地飘向远处,一辆辆缓缓行驶的自行车仿佛在诉说着它们自己的故事。突然,一句老...
道法自然的经典语录 很走心的干净短...
心灵清洁:纯粹之美在简约中的绽放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人们常常被繁复和杂乱所困扰。很走心的干净短句,就像一股清风,能让我们的心灵得以洗涤、放松。在日常生...
道德经做人经典语录 忘忧草新中文字...
缤纷梦境:追忆与回忆中的忘忧草 在《西游记》这部古典名著中,忘忧草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它可以让人瞬间摆脱烦恼和痛苦,带入一片宁静而美好的世界。这个传说中的...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