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故事 > 第二十三章老子道德经校释

第二十三章老子道德经校释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囗终日。谦之案:“雨”下“不”字泐,当据他本补之。“希”,诸本并同,傅本作“稀”。“终”,傅、范并作“崇”。“飘风”上,王、傅、范本有“故”字。罗振玉曰:景龙、广明、景福、英伦诸本均无“故”字。又馆本“骤”作“○”,范本作“暴”。 马叙伦曰:“崇”“终”古通假,书君奭“其终出于不祥”,马本“终”作“崇”,是其证。又曰:“骤”,馆卷作“趋”者,“趋”“骤”古亦通假。 熟为此?天地。天地上不能久,而况于人?严可均曰:河上、王弼“此”字下有“者”字。“上不”,各本作“尚不”,“于人”,各本句末有“乎”字。 谦之案:馆本、遂州本无“乎”字。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正义引“天地尚不能常,况人乎”,又牟子理惑论引“天地尚不得长久,而况人乎”,均有“乎”字。故从事而道者,道德之;同于德者,德德之;同于失者,道失之。 严可均曰:古“得”“德”字通,“德之”即“得之”也。河上作:“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御注、王弼无三“乐”字,余与河上同。俞樾曰:按王本下“道者”二字,衍文也。本作“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其下“德者”、“失者”蒙上“从事”之文而省,犹云“从事于道者,同于道;从事于德者,同于德;从事于失者,同于失也”。淮南子道应篇引老子曰:“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可证古本不叠“道者”二字。王弼注曰:“故从事于道者,……故曰同于道。”是王所据本正作“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纪昀曰:永乐大典无“乐”字,下二句同。 易顺鼎曰:王冰四气调神大论篇注引此并无“乐”字。 罗振玉曰:御注、英伦二本无“乐”字。谦之案:傅、范本亦无“乐”字。二“德之”,“德”字当作“得”。“德”、“得”虽古通,而此当作“得”。遂州本、馆本均作“道得之”,“德得之”,傅、范本亦作“得”,盖此“得”与下“失”字相对成文。又首句“从事而道者”,各本“而”均作“于”,义同。 信不足,有不信。 严可均曰:河上、王弼作“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罗振玉曰:景龙、英伦二本无二“焉”字,景福本无下“焉”字。 谦之案:遂州本、馆本、王羲之本亦无二“焉”字,傅本、室町本无下“焉”字。无下“焉”者是也,说见王念孙读书杂志余编上。又此二句已见第十七章,疑为错简重出。 「音韵」此章韵读无韵。陈柱:三“德”、“之”字韵。高本汉:言、然韵。谦之案:言、然皆在元部。又天、地二字,叠句为韵;六“同”字,句首隔句为韵;“信”“信”二字,首尾为韵。此为老子书中所用自由押韵式。 右景龙碑本五十八字,馆本同,河上本八十七字,王本八十八字,傅本九十二字,范本八十三字。河上本题“虚无第二十三”,王本题“二十三章”,范本题“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标签:

猜你喜欢

人生最高境界8个字 大道至简的智慧...
大道至简的智慧 什么是大道至简? 在东方哲学中,大道至简是一个深刻的概念,它源自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道德经》。简单来说,大道至简就是一种生活和思考的方式...
什么叫无欲则刚? 无為則無所不為...
无为则无所不为什么意思 在中国哲学中,“无为”一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源于道家哲学中的“无为而治”,强调的是一种内敛、自然、顺应天地自然规律...
什么叫无欲则刚 无为而不为的智...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一条道路被广泛认可为至高无上的,那就是“无为而不为”。这不仅是道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许多成功人士的生活智慧。所谓“无为而不为”,...
成仙的方法很恐怖 无为之道如何通...
无为之道:如何通过不做而使万事俱备?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人们常常被动力和行动所驱使,不断地追求更多、更快、更好。然而,“无为方能无所不为”这句古老的...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