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的除夕与元宵节诗歌习俗在社会中流传
广州人在除夕之夜,习惯于早起购买一根带有叶和根的甘蔗回家,以此寄寓“头有头尾”的含义。元宵节期间,广东许多地方都流行着“卖懒”这一风俗。在过去,每逢年三十晚上,小孩们会各自拿着灯笼、红鸡蛋和慈菇,三三两两地在街角巷尾游走,边走边唱:“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不懒。”其他小朋友听到后,也会加入进来,一起高声歌唱,这些景象构成了一个温馨而又充满活力的除夕画面。孩子们完成了他们的“卖懒”任务之后,将红鸡蛋分给家中的长辈吃,这也被看作是表示自己下半年的工作更加努力,从而来年能更加勤奋。
在广州人的团圆饭上,可以说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一餐。团圆饭上的菜肴种类繁多,有鸡、鸭、鹅以及烧肉,还要有鱼,但却不会出现“炒鱿鱼”,因为在广州话中,“炒鱿鱼”指的是被老板解雇。在这个忙碌了一整年的结束时刻,全家人齐聚一堂,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在煮团圆饭的时候,他们还喜欢放几条土鲮鱼放在米缸里,让它过了新春才食用,那就是所谓的“责年”,意味着每一年都会有余裕,无忧无虑。
逛花市则是广州人的一大传统活动。一开始,这项活动是在19世纪初期形成的,当时花市就在藩署前(如今北京路财厅前)附近。那时候到了20世纪初,当老城区拆迁并改造后,该区域成为了大道,而逛花市的人群也随之增加,最终成为了一项深入社会生活的习俗。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由教育路和西湖路组成的一个较大的花市便逐渐形成,并且随后又分别设立在四个老城区内,每年的除夕前3天都会举办这场盛事。当时人们守岁的习惯慢慢消失,被换成了去参加花市买东西的心情,现在每当春节临近,每个区都设定特定的区域进行这项活动。
至于守岁这一传统,则是让整个城市响彻爆竹的声音直到零晨,一片硝烟弥漫。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一些旧有的习俗已经不再继续,如“卖懒”、“放炮仗”,但对新生活抱以希望的情感依然存在,它们成为了我们记忆中永恒美好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