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中的新中式四合院别墅设计围屋故事丨燕翼围的故事
社会中的新中式四合院别墅设计:围屋故事丨赖国柱的故事
赖国柱位于江西省龙南市杨村镇,始建于清顺治七年,于清康熙十六年完工,是杨村富户赖福之及其长子赖从林倾两代之力建成。面积1367平方米,高14.3米,长41.5米,宽31.8米,外墙厚1.45米,是现存最高、墙体最厚的客家围屋,也是赣南围屋防御体系最为坚固的围屋。全围是以大门和厅堂为中轴线的砖木结构方形围。该楼共4层,每层有34个房间,共136间房,层层环通,对角四边有炮楼,每层有枪眼,四周高墙都是封闭建筑,只留一楼大门进出,有排污孔。
2001年,赖国柱成功入选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赖福之建造这个宏伟的圍屋
历史上,这个地区是一个盗贼横行、民风彪悍、械斗不断的地方。在明末清初,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加上赣粤边际匪患频发,这里的居民处在一个充满惊恐和不安全感的环境中。
当时,由于战事迫使他们外出避难,他们原本计划去黄塘高圍的一位朋友家暂避,但那位朋友背叛了他们,只得改道到九连山避乱。等到平息后返回,却发现家园已被焚毁,无人知晓。当时,他深受打击,并决定按照古训“高筑墙,广积粮”的智慧来建设一座坚固的圍屋。他请名师工匠开始采购材料并开始建设,但工程浩繁耗资巨大,一直持续了27年才完成。
"燕翼圍" 的命名来源
关于這個圍子的名字,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来自《诗经直解》中的“贻厥孙谋,以燕翼子”,意指为子孙筹谋,就像燕子护理小鸟一样,即便是为了儿孙安稳而建造这样坚固的大型房屋。
第二种说法认为,因为这座建築物对角各有一個炮樓,从空中看就像是燕子的翅膀。
第三种说法则认为,在乾隆年间,当时任赣州知府周玉衡曾在这里住过几天,被他所见到的夫妻恩爱所感动,因此题写了“燕翼围”这个名字,用以象征夫妻之间比翼齐飞的情谊。
细看这些字迹,我们可以发现与我们普通书写方式不同,它们将原有的字形进行了一定的变换,使得文字更加具有美学价值和深远意义。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的人文关怀,也展现了人们对于未来生活质量追求的一种期待。
主仆情深:李氏家族与其忠诚仆人的故事
当时,一位叫做"李古"(杨村方言)的仆人,在主人带着大量金银珠宝逃往黄塘高圍期间,他暗地里通知主人,而自己则冒着生命危险,将珍贵财宝投入池塘。主人的生命得到保障,而仆人的忠诚也得到了认可。在之后祭祀仪式上,他们先祭拜仆人,然后再祭拜祖先,以表达对其救命之恩的感激之情至今仍然保持这一传统习俗。
结亲两家的故事
在乾隆年间,一位青少年常来远嫁女儿家做客并居住,对她家庭的情况耳闻目睹,并立志日后也要发财创业。他经过十多年的积累,最终成为关西富豪徐老四。但他的梦想并不止步,他还希望能拥有自己的巨大的住宅。他回到故乡,在田野里开辟田地,为此新建了一座更宏大的住宅。这座住宅历经29年的努力终于完工,与原来他认识的小姐结婚生子的那个家庭紧密相连,如同两条交织成一片完整图案般融合发展成了世代传颂的事迹。(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