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中国特色传统民居新魅力重现
早秋时节,步入江西宁都县东山坝镇小源村,风中飘香的荷花与轻拂的柳絮交织成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在由曾氏宗祠巧妙改建而来的“乡村大学”,凉意袭人之际,家长们在此享受清凉避暑,而几个孩子则在志愿者的指引下学习擂鼓;在改造自“文彦翁祠”的“村史馆”内,一群准大学生正在聆听家族历史,汲取前辈智慧。
小源村曾峰泉对我们介绍说:“这里有二十多座宗族祠堂,大多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以往因年久失修,不少宗族祠堂面临倒塌的风险。这些年通过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修缮,这些老祠堂又焕发了当年的光彩,还被赋予教育教化、矛盾调解、村史展示等新的功能。”
宁都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客家人的祖籍之地。境内散居着130多个客家姓氏,每一个村庄几乎都有其独特的地标性建筑——宗族祠堂。据不完全统计,该县拥有超过3300座这类独具特色的祠堂文化。不少宗祠还曾经是红军驻扎的地方,它们承载着党的一段光辉历史。
走进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旧址——宁都县小布镇赤坎村“龚氏 祀堂”,你可以看到报房、发电机、充电机等物品依次陈列,就像穿越回那个炮火纷飞年代一样。当今,这里已成为全国性的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将小布镇打造成现场教学点。
在保护和利用这些古老建筑时,宁都县坚持将保护修缮与展示利用相结合,同时也注重环境整治。一方面进行保护性修缮以保持原有的风貌;另一方面,将文物维护工作融合于古代文化遗产保护、小镇建设和乡村振兴中,并聘请义务文保员实行常态化管理,以提升整个地区文物品位。
如今,小源村已经成为当地的小众旅游景点,不仅吸引了游客,还让许多家庭开设起了民宿。每个角落种植着花草,使得整个社区变得干净整洁舒适。
近年来,宁都县积极构建“祀堂+文化”阵地,将这些古老建筑转变为基层治理平台、文化交流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让文化服务于人民生活,从而实现了聚集民心悦诚服惠及所有人的目标。这一切,都让那些千百年的老建築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