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具特色的民居宁都老祠堂新魅力
在宁都县东山坝镇小源村,早秋时节的阳光透过层层青柳,洒在一座座历史悠久的祠堂上。这些祠堂不仅是客家文化的见证,也是江西宁都独特美景的一部分。在曾氏宗祠改建成的“乡村大学”里,家长们享受着凉爽的空气,而孩子们则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学习擂鼓,这些活动让老一辈和年轻人共同参与到传承文化中。
小源村曾峰泉介绍说:“我们这里有二十多座宗族祠堂,大多数建于明清时期,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过去,由于年久失修,一些 祠堂面临倒塌。但经过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现在这些老建筑又恢复了原貌,并且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如教育、矛盾调解和展示家族历史。”
宁都是客家民系发祥地之一,不仅拥有130多个客家姓氏,而且几乎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祠堂。据统计,该县共有3300多座祠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 祠堂文化。不少宗祠还曾经是红军驻扎地,对党的光辉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赤坎村中的“龚氏祠堂”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曾经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旧址,现在已成为全国性的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的展品包括报房、发电机等,让人们仿佛回到了那个炮火纷飞年代。而现在,这里成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重要教学点。
在保护并利用这些古老建筑时,宁都县坚持“保护修缮、展示利用、环境整治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修缮,以确保它们保持原有的风貌。此外,该县还将文物维护与古村落保护、小镇建设以及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将资源整合用于综合改造,并聘请义务文保员实行常态化管理,从而提升文物品位,加强对旧址的保护和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源村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旅游热点,不少家庭开设起了民宿。在这样的背景下,整个村庄变得更加干净整洁舒适,与自然融为一体。近年来,宁都县致力于构建“ 祾塔+文化”阵地,将其打造成基层善治场所、文化集散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此刻,这些老建筑正以新姿态吸引着游人,是一种既温馨又充满活力的乡土魅力。